散文|大寒寄思

来源:    作者:姚玉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1-25     

作者:姚玉清

今年的冬天,寒潮频繁袭来,据说是几十年不遇之寒冷严冬 。

今天是节气中的大寒,从早上起来脑海一直翻腾着一件事,我曾经说过,大寒时节要去看望大山深处的几位特殊的朋友,可真是不巧下雪了。

那是寒露之后的一天,我前往大山深处,去观赏庚子年的晚秋风景。一路上所见:水中青石露,山林黄叶飞,到处是草木一终秋的荒凉景象,同记忆中的晚秋没有什么区别之处。

百里山路走完,便遇见一个村庄,停车观看,静悄悄的,连鸡鸣狗吠声都没有,好奇怪,我弃车前行,路过的房屋有新有旧,但都是大门紧锁,没有声息。人们干什么去了呢?我百思不解,走到村中间,看见一家大门沒锁,我敲敲门,迎出一个老者,他白发白须,脸部黑中透着红,从笑容和眼光看,他不排斥我的冒昧打扰,把我让进院内,于是冲着阳光,卧木而坐,我们促膝攀谈了很久。

散文|大寒寄思

 

七九年前,这里居住着近三十户人家,大多是四世同堂。二百多口人的村庄,人口允许自然流动后,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一去不回,之后就是全家迁走,早走的房屋已成断壁残垣,晚走的门锁空院。如今的全村,只剩六户,共七口人。最年轻的是同我攀谈的老者,今年七十四岁,只有一家是年龄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两口,其余都是单身老人。听到这,我开始紧张起来,我一个个问题提出,老人慢慢道来。

生活方面,政府每年规定发给生活费,有一整套的保障机制,并有专人负责,所以他们没有衣食之忧。

医疗方面,我们是农村人,体质好,很少生病,大病有医保,小病吃点药。

他说我们这七个老人都被儿女强迫进城养过老,又因为城市的吵闹,还有无法和城里生活合拍的原因,不顾儿女百般阻拦倔强地回来了。

他说我们天黑就睡,天亮再起,白天看电视,都有手机,都会和重孙子辈视频聊天,再就出去和几个老人说会话,溜溜弯。

他说园田大多不种了,种一点菜自己吃,果园也不管了,自生自长,秋天挑好的捡回一点,不加管理的果不好吃,没人要,儿女买的都吃不过来。

他说他们共同的打算就是能活动一天就在这住,现在身体都好,还看不到不能动的那天。

这时又过来两个老人,我见一个大妈坐在石头上,急忙告诉她小心着凉,几个老人同时笑我说,我们哪像你们城里人那么娇贵,三九天我们也出来晒太阳。

开心的畅谈,时间过得真快,按着计划还要继续我的旅游,起身便于老人们告别,我见他们对我都是那么热情友好,我顺便说等大寒时我再来看你们,他们只知道是客气话,但我确实多了一份牵挂。我在想如果他们生活困难,我一定会伸手相助。但他们当前丰衣足食,并且稍有文化,特别是对当前的国内外状况的了解更让我震惊。话语中老人们一致体会到,能生活在中国,深感幸福,所以他们乐观向上。

看遍了这里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的是群山环抱,小溪潺潺,听到的是鹊鸣声声,这里正是我们运势很好时说要去的地方。等老了,找个有山有水,远离喧嚣,身处宁静,与世无争的安享之地,这里远超我们设想中美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七位,不是我们述说的与世无争安享晚年的老人。能谈到想与世无争人,多半是经过了事业功名上窘迫,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和淡定。他们不是,他们是面对老年生存下去的无奈选择,他们是百般思考后的痛苦决定。自认老年生活,不让儿女和社会为难,就是给自己的心里解脱,但恰恰相反,难死了他们想不难的人。听他们讲后代都是孝顺子孙,对老人的选择上下为难,每天处在担心、牵挂,战战兢兢的接收每一个关于他们的信息。政府呢,这六户七人也要确保道路畅通,设专人负责,房屋 、粮柴、食品、医疗全面保障,年节各级领导还要来走访。他们知道中东战乱国家尸横遍野,知道西方国家当疫情来临时选择放弃老年人的现实,他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能生活在中国而感到无比幸福,也是因此他们才乐观地面对老去,如此的热爱生活。

同他们比,我很庆幸我一直生活在城里,不用选择就安享天伦之乐,但看到他们的乐观向上,刚步入老年的我也开始思考怎样面对晚年的人生,我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得多,但起码刚退休的现在,没有他们这样不屈不挠,乐观向上。本来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摆正的是心态。那就调整到最好的心态,时时拥有美好的心情。再说具体一点,这是一种精神,精神不老就活得通透、清澈,就朝气蓬勃,就能对抗机体老化的下坠,就热能不断,闪光无限。谁若接近你,都能感受到活力,感受到阳光,这就是我的目标。

春节将到,我要去看看这些老人,他们是否分别还是别来无恙。

写于锦州华兴里小区

2021-1-20

特约编辑:薛国跃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