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单腿丈量大地

来源:    作者:宋晓玉 纪德松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07     

 

       时令虽已入秋,但江淮流域依然炎热,正逢“十八天地火”,盱眙120万亩水稻进入抽穗灌浆期,这也是“烤”验电灌站职工的时候。为了官滩镇7.2万亩水稻的第五次补水,46岁的王亚拖着残疾的右腿,奔走在电灌站、干渠支渠和13个村的农田里。他的心里揣着农民,他用单腿丈量大地。

       8月31日下午2点,官滩镇古河社区马西村农田里,36度高温,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81岁的徐守军和儿子在稻田里查看稻子灌浆情况,巡查干渠,调查用水需求的王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番查看后,王亚告诉徐老父子,他们家的10亩稻子暂不缺水,过几天再打水也没事儿。

       过一会儿,王亚又一瘸一拐来到种田大户徐海兵的田头,摸摸稻穗再把手指插进土壤后,王亚认为应该尽快打水,补充水源。徐海兵种植了120亩水稻,他说王亚就是他农田的兼职管家,他家田块在哪里,王亚都摸得清清楚楚。

       王亚告诉记者,官滩电灌站主要服务于全镇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管护、建设、利用。干渠12公里,再通过支渠斗渠农渠毛渠,进入田间。干渠到达大部分行政村。“沿干渠支渠的村庄,只要是在家种地的人,我统统认识。哪家田块也基本有数。”这样的基本功源于王亚17年来对残疾右腿的忘却,对技术的钻研,对干渠的坚守,对土地的呵护,对乡亲的热爱。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据站长朱玉军介绍,每年4月初到10月底是电灌站服务农业繁忙的时间,随着虾稻养殖、螃蟹养殖面积的扩大,服务时间会延长几个月,将来会服务全年。半年时间,12公里干渠,王亚每天至少巡查4次,早上5点上渠晚上10点回家。每天多工作8个半小时,干渠一半是砂石路一半是泥土路。虽然骑着电动车巡查,但总有地方需要行走,阴雨天情形可想而知,砂石路垫脚,泥土路难行。王亚说:“我必须要骑车,双腿好好的人都受不了,何况我右腿还是假肢。经常被磨得红肿踏皮,肿胀的假肢都装不进去,但是,稍微休息一下,忍忍就过去了。”

       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1995年参加工作的王亚,1997年调到到官滩电灌站,后调到清水坝,2006年因车祸失去右小腿,装上假肢重返工作岗位后,再次调回电灌站。这么多年来,王亚不是在机房维护8台机组,就是巡查渠道,做好登记台账,统一调配水源。遇到用水高峰期,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用水矛盾突出,王亚根据各村旱情、水清,合理调配,经常面对时协调矛盾,保障用水。“所以沿干渠的农民我大都认识,哪家的田块他我基本上都掌握。”

       200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不提任何额外要求.寒来暑往,一辆电动车载着他奔波在巡闸放水的渠道上……

       王亚一直担任渠道管水员兼报帐员。他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管理灌溉用水,协调供水分配矛盾,把水按时足量送到村组的塘坝和田间地头,2021年6月1日到5日,盱眙县持续晴热高温,室外温度达38度,王亚顶着酷暑,一直在田间地头为农户协调放水。他坚持每一小时到渠道巡查一次,每天都要熬夜,还要忍受受蚊虫的叮咬。这五天王亚带着帐篷就睡在干渠上,没有回过一次家。

       凭着对水利事业的一腔热血,为农服务的一颗热心,王亚和同伴一起到有塘坝的村组,实地指导农户做好蓄水工作。深入用水量比较大且距离水源较远的杨岗村、渔沟村,超前过细做好工作。正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插秧期间为农户省下了大笔水费,缩短了供水时间,提高了水源分配的效率。

       从电灌站机房到干渠支渠,王亚坚决杜绝漏水现象发生,做到及时巡查,遇到问题立刻解决,与此同时,他经常到田间地头农家宣传节约用水,王亚说:“只要老百姓能爱惜水资源,及时用到水,我再苦再累也值”。

       最棘手的是旱情严重之时,村组为抢先供水发生矛盾,秩序较为混乱。王亚勇于担当,挺身而出,秉持公道,召集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面对面协调。2019年旱情严重,闸口有两个小组几十个村民准备强行抢水。得知情况后,王亚第一时间骑着电动车赶到现场,他拖着残腿一瘸一拐地冲到闸口,耐心给大家讲清道理,说清水源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强调争抢并不能解决问题。在他的耐心说服和公平调解下,成功化解了两个组的用水矛盾。

       王亚从不认为自己身体特殊,面对渠道内杂草丛生,水流受阻,上游水满溢出,下游水位很低进田有限的问题,王亚和村民一起深入水中清除杂草。一个夏天的中午,王亚正在闸口值班,村民老李急匆匆地赶来,说他家旁边的支渠冲了一个大洞,渠内的水全部流入河里。王亚连忙带上塑料袋、铁锹等工具投入修渠战斗。由于行动不便,再加上假肢接头部位长时间挤磨,疼痛无比。他咬牙坚持,和老李突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支渠的大洞堵上了。回到家里,王亚拿下假肢,只见截面已是血肉模糊,王亚说:“每当秋收时节看到村民们喜获丰收、喜笑颜开的时候,我才体会到作为一个管水员的价值,我不是一个废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去年淮河汛情,王亚和同事被派到淮河腰滩前站架设排涝机组,他在齐腰深的淤泥中架设安装,8天时间吃住在河堤。2019年官滩引河二级翻水的17天时间,他也是吃住在引河口,睡在帐篷里,电灌站职工葛秀梅形容王亚就是一个铁人。“有他在,全站的人都放心,省心,”站长朱玉军补充说道:“电灌站不是排灌站,也不是水利站,电灌站在参与防汛工作时没有防汛补贴,靠的就是奉献。”

       记者见到王亚的时候,他在官滩镇古河社区的干渠上,分别的时候,他在去许嘴村的路上,许嘴村干部给他打电话,告知当夜1点半停闸。王亚说:“我还得巡查那边的渠道,正好也去那边田里看看,我要做到心知肚明”。

       水稻在生长周期需要打水4到5次,轻重缓急,合理调配,这也难怪用水高峰期,王亚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了。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按服务农业供水6个月算,王亚仅巡查渠道的行程就相当于每年盱眙到北京往返7次。

       王亚用身躯引领源头活水,用单腿丈量官滩大地,用无悔诠释初心使命,大地见证,稻谷作证,他无愧于胸前那枚党徽。(宋晓玉 纪德松)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