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煎饼的故事

来源:    作者:罗雄 刘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2-28     

罗雄 刘佳

八十年前的仲春时节,江淮大地莺飞草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抗战时期,在美丽的国土上分布着一座座阴森森的敌伪碉堡,设置着一道道密麻麻的铁丝网,南来北往交通严重受阻,这种怪异现象的出现,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保家卫国的决心。

1942年3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化名胡服,在八路军115师教导五旅13团便衣队和手枪班护送下,率领历史学家吕振羽、经济学家薛暮桥、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等文化精英及华中军政人员曾国华、吴信泉、王兴纲、沈其震、崔义田等百余人,从苏北阜宁羊寨单家港黄河故道启程,踏上昼伏夜行的“小长征”,跋山涉水回延安筹备“中共七大”。经过一天急行军,当晚渡过盐河、六塘河,如期到达中共淮海区委、淮海军区、淮海行署所在地沭阳县周集乡(今塘沟镇)小胡庄,入住东圩进步青年张燕瑞家。小胡庄香喷喷的玉米糊煎饼卷酱菜,为刘少奇一行接风洗尘,旅途的惊险和疲惫在谈笑中一扫而光。正当南方籍的新四军战士为吃不惯煎饼而犯愁时,刘少奇一番幽默风趣的湖南话让战士们胃口大开:“同志们!小胡庄一张张圆圆的大煎饼就像太阳旗,吃掉一张煎饼就等于消灭一个日本鬼子!”众人爽朗的笑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21日,刘少奇召集淮北区委书记、新四军四师政委、行署主任邓子恢,新四军四师师长、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淮海区委书记金明、淮海军区司令员刘震、淮海行署主任李一氓等党政军负责人在小胡庄开会,传达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指导根据地部队地方化和减租减息工作,要求华中各区党委在组织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同时,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刘少奇在小胡庄,时时刻刻牵挂着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他起早贪黑地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广泛听取群众对根据地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刘少奇走访农救会长唐兆林时,认真聆听了他的心里话:“日本鬼子把俺害惨了,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了上顿没下顿,国民党政府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搜刮民财,苛捐杂税猛如虎,搾干了老百姓的血汗!共产党的军队来了,乡亲们看到了希望。虽然穷得锅碗瓢盆叮当响,也要饿着肚皮干革命。只要新四军一声令下,家家户户参军参战,磨军粮、摊煎饼、做军鞋、抬担架、救伤员,干劲十足。有的村民通宵站岗,饿倒了也不离开哨位!”。中午时分,唐兆林邀请刘少奇在家就餐,煮了一锅山芋干稀饭,炒了一盘红白萝卜丝,摊了几张玉米糊煎饼。坐在桌子对面的唐兆林七岁的女儿唐秀兰、两岁的儿子唐维清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刘少奇手上的煎饼发愣。小孩子饥渴的眼神让刘少奇心情沉重,立即将煎饼撕开分成两半。天真的孩子从刘少奇手中接过煎饼,高兴得又蹦又跳地飞奔起来!

平时听群众反映,唐兆林一心扑在农救会工作上,早出晚归忙公务,无暇照顾双目失明的父亲和生病的母亲,也没有时间打理家事,生产相对落后,生活比一般群众更加困难。今天刘少奇亲眼所见,感同身受。唐家低矮的房子年久失修屋漏锅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家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刘少奇临走时从身上掏出仅有的四块银元相赠,唐兆林推辞不收,刘少奇言辞恳切:“这是一份心意,请代我为令尊大人抓药治病,给小孩子买点面粉烙煎饼,相信日子会好起来的。等到抗战胜利了,一定再来看望父老乡亲!”首长的殷切关怀如春风时雨,滋润着久旱的心灵。当天晚上,刘少奇在淮海区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部署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研究群众工作方案。

有一次,军区一名勤务兵到供给部购买玉米糊煎饼时,不小心遗失了钢笔,被店员王朝珠九岁的女儿王秀兰捡到,小姑娘如获至宝舍不得拿出来,勤务兵当众威风凛凛大发脾气,吓得小姑娘不敢露面,事后家长登门道歉归还拾物。刘少奇知道此事后,立刻派勤务兵将自己的钢笔赠送给小孩,并告诫身边工作人员:“老百姓是共产党的爹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尊重老百姓,不能吓唬老百姓。满足老百姓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勤务兵听后恍然大悟,再次登门向王朝珠及家人赔礼道歉。

▲刘少奇在淮海历史陈列馆

刘少奇在小胡庄,安排化名柳岗的秘书吕振羽和夫人江明,热情接待上访群众,专门听取淮海区行署民政处长兼粮食处长李干成反映情况,及时批示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深入调查取证,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信访难题,恢复了李干成的党组织关系,任命他为泗沭县委书记。5月中旬,李干成来到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驻地西朱范村,向刘少奇汇报工作,并带着小胡庄人民摊的玉米糊煎饼慰问八路军战士。

刘少奇在小胡庄,对部队后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当他在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看到日用品服务社及粮店、油坊、酒厂、酱园、豆腐坊、被服和面粉加工厂门类齐全时,顺手高高举起一张热乎乎的煎饼豪迈地说:“老百姓用煎饼养活了我们,我们要为老百姓打出一片安宁的天地!只要军民团结一条心,生产抗战两手抓,就能丰衣足食、重建家园!”战士们激情澎湃,“消灭日寇,重整河山”口号声惊天动地!

刘少奇即将离开小胡庄之前,指派四科科长王俊明找房东张燕瑞谈话,动员老乡报名参军,全村先后有20多名青壮年走上抗日前线。4月初,刘少奇一行告别小胡庄和淮北区、淮海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继续踏上回延安之路,朝着桑墟、刘湾、白石岭方向行进。

1958年9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为了解决淮河流域水患治理和老区人民温饱问题,携夫人王光美亲临沭阳视察工农业生产和水利枢纽工程沭阳闸建设工地,慰问父老乡亲,听取县委书记王占志汇报工作,拨出专款支持沭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委机关食堂就餐时,王占志递过一张煎饼,刘少奇熟练地卷上青椒炒小鱼虾干,嚼了一口后说:“这煎饼不全是玉米糊摊的,虽然掺了小麦面、荞麦面和芝麻,还是比不上沭阳农村稖子煎饼。”王占志急忙解释道:“这是请当地名厨做的。”刘少奇说:“名厨不一定能做好家常便饭,还是小胡庄的玉米糊煎饼好吃,老乡家里用的是小拐磨现拐的玉米糊,软草烧旧鏊子,火势不急不慢,摊饼的拐子是用手工修制的竹片做成的,摊出来的煎饼厚薄均匀、味道清香、口感纯正。”1960年夏收时节,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国事之中,给病中的唐兆林回信。当他得知唐兆林15岁的儿子唐维华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时,专门派人赠送一副伤残军人专用黄杨木拐杖、一张毛主席画像、一本《毛主席语录》、一个红皮封面学习笔记本。

▲刘少奇铜像广场

刘少奇三次亲临沭阳,彰显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时间已经过去80载,但小胡庄人民的感恩之情历久弥新。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曾经被刘少奇救助过的农会会长唐兆林的儿子唐维清、唐维华、唐维军不忘初心,在文化志愿者李继伦、祁兵等支持下,秉承父辈遗志,慷慨捐献一栋占地0.8亩的私家四合院12间房子和1.5亩责任田,创办刘少奇在淮海和新四军淮海军区历史陈列馆;特别是身残志坚的唐维华,乘改革东风与时俱进,自食其力经营小卖部,带头捐献三万元,和村民携手合作兴建刘少奇铜像广场。每逢刘少奇同志诞辰日,唐兆林的后人和村民都要起早烙上一簸箕煎饼,恭恭敬敬地摆在刘少奇铜像前,村民自发参加“忆苦思甜吃煎饼、唱歌跳舞颂党恩”活动,用真诚而又淳朴的方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昭示后人。经省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组及县文旅、史志部门共同努力,小胡庄人民踊跃捐款保护革命文物,修复红色旧址,兴办旅游景区,助力乡村振兴。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上将亲笔题名赠书,刘少奇的女儿刘亭特别捐赠一尊刘少奇新四军时期铜像致敬老区人民。

党与人民心连心,人民永远心向党。这就是同频共振的革命初心,这就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敬爱的少奇同志啊,今日中国如您所愿,今日小胡庄万象更新!

编辑:杨桄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