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还记得“凿壁偷光”的那个孩子吗?

来源:    作者:李将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03     

这个问题,得用中学政治教科书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二分法来回答,也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匡衡的学问水平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对《诗》的理解颇受当时的经学家推崇,但是刚开始匡衡的仕途不是很顺利,参加了九次考试只中了两次丙科(甲乙两档才能直接入仕做官),只能勉强补录了个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是确实有学问名声在外,当时身为太子的汉元帝刘奭对其很是欣赏(元帝喜好这个)。

在之后,由于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其是喜欢《诗经》,而且匡衡是这方面的专家,元帝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后又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再后来丞相过世,匡衡又做了元帝的丞相,并且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从此在皇帝的高度信任下,人生开挂,安乐侯、丞相这些职位都不在话下,位极人臣,即使被人弹劾,元帝也超级信任他,不让他辞职。 

后来,他儿子匡昌做越骑校尉时候,酒后杀人——官二代坑爹自古皆然,被抓进去关了起来。好好服刑还好,匡昌的倒霉同事们合谋想劫狱把他捞出来,“事发觉”。捅了天大的篓子,匡衡不得不脱帽光脚的进宫请罪,元帝挂了后对匡衡一如既往地好的成帝还关切地让他穿鞋戴帽。

政敌们见到这事儿不得不加大筹码,把匡衡私自占地的事儿整理出来——史书记载匡衡封地四万亩,他多占了两万,怀疑这事儿也是家里人干的。皇帝看到这样也保不住,匡衡最终被免官,最终结局也不得而知。

综观匡衡一生,因勤于读书而改变命运,可能也因为读书太多,影响了人生命运。总的来说,还是励志典范。 

说他“晚节不保”,个人并不十分赞同:少时匡衡“凿壁偷光”只能说明他年少时虽家境贫寒,但仍勤奋刻苦好学。但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的品质,例如:为官,做事等。再者,古来为官者,有几人能做到清贫?

因为匡衡不是完人,你却否定努力勤奋的积极意义,这不是非常愚蠢幼稚的是非颠倒吗?比如关羽,用他性格中的狂傲和走麦城说关羽的忠义不值得学。用诸葛亮没能光复汉室,否定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岳飞的不听调遣否定他的精忠报国。

中华文化,个体的毛病与成败只涉及你自己,无关紧要,你的事迹对大家普遍好,对子孙万代普遍好,这就是真的好,就值得学。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