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篾匠街改造工地一派繁忙。近期,人大大桥代表活动小组以“深入改造一线,助力街区发展”为主题,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与工程团队面对面,为省级文化街区改造工程注入民主活力。
【走访:老街新生,代表“望闻问切”】
“这条巷子的排水系统怎么设计?”“老墙砖的修复工艺是什么?”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们手持规划图,边走边问。在篾匠街改造现场,工程负责人指着保留百年木雕窗棂的老宅介绍:“我们专门请了非遗工匠参与修复,既要修旧如旧,也要满足现代安全标准。”居民代表李阿姨忍不住点赞:“这样既留住记忆,又安心!”
调研组一行穿梭于工地与街巷,查看施工细节,询问进度难点。当听到“雨季可能影响工期”时,人大代表张怡立即建议:“能否优化施工时序?比如先做室内再铺外路?”工程方当场采纳,并承诺调整方案。
【座谈:民生清单变履职“答卷”】
“今天既是学习会,更是民情会!”在大桥社区上阶书房,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热烈展开。人大代表与居民围坐一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讨论穿插着“接地气”的提问:“工地夜间施工能不能提前公示?”“改造后的小广场能不能加个遮阳棚?”代表们边记录边回应:“监督不走过场,您的意见就是我们的督办单!”
现场,履职手册被填得满满当当:从“文化元素呈现不足”到“商铺招牌统一风格”,从“增设无障碍坡道”到“保留老树古藤”,等2条建议被分类归档。人大代表王莉感慨:“百姓心里有本账,我们当好‘翻译官’,把家长里短变成治理方案。”
【共治:街区焕新,民主成“纽带”】
“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街‘活’起来!”居民代表戴勇的话引发共鸣。活动中,人大代表与工程方达成共识:设立“民意直通车”微信群,每周通报进度;邀请居民参与文化墙设计评审;开工前召开噪声管理听证会……点滴举措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概念变成实景。
夕阳西下,代表们离开时,篾匠街的改造蓝图正徐徐铺展。这场“一线调研+深度协商”的实践,不仅为百年老街注入新活力,更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扎根街头巷尾。(伍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