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鼎说三国‖诸葛亮宠信马谡

来源:    作者:张元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13     

【编者前言】三国文化专家张元鼎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相声《侃三国》被央视《全国相声小品精品荟萃》集收录。2009年9月,历史研究专著《三国人物探秘》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故事《较量》获中国故事节优秀奖、江苏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2016年12月,《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六卷)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淮安市文广新局阅读推荐作品、淮安市教育局乡土教育读本、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地方文化读本。2019年12月,《张元鼎说三国丛书》(含历史研究《三国人物探秘》、文学评论《水浒中的三国》和长篇历史小说《蜀汉风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江苏开放大学阅读推荐作品。《品评三国》和《三国曲艺》也将于年底完稿。本网站在张元鼎的这五部作品中分别选取六篇文章陆续刊登,以飨读者。请看第一部《三国人物探秘》之五:

诸葛亮宠信马谡

三国时代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在北伐中所率蜀军,与魏军的首次对决战。蜀汉主将马谡因举动失宜,导致蜀军大败于魏军。此战可谓家喻户晓,作为此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马谡给人印象深刻,可是,诸葛亮最宠信马谡却鲜为人知。

起初,诸葛亮因为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便不问他的实际能力如何而“深加器异”(《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这反映出诸葛亮的偏爱。众所周知,刘备早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就曾告减诸葛亮:“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说明“知人待士”(《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政治家刘备生前早已发现马谡缺点,并看出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然而,诸葛亮不但不信,而且先后委以马谡参军、先锋大将之任。诸葛亮经常与他谈论形势,十分投机。这里可看出,马谡是诸葛亮最为宠爱的将领。

从诸葛亮与马谡关系看,便可看出其宠信马谡。首先,诸葛亮有“卧龙”之誉,是荆州士人的杰出代表,是应刘备之邀出山的,而马谡与兄弟有“马氏五常”之称,是土著荆州士人的翘楚,是应刘备征召应聘的。《华阳国志》有“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的记载。从这里可看出,荆楚士人集团是蜀汉政权的政治基础和台柱子。作为荆楚士人集团的佼佼者,诸葛亮与马谡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和语言。其次,蜀国后期,人才匮乏,有“蜀国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之说。蜀后主建兴六(223),诸葛亮辅政后,面临人才断层和短缺的严峻形势。为了振兴蜀汉,诸葛亮及时、大胆地启用了一批政治、军事等青年人才。223年,邓芝出使吴国,225年,马谡参与平定南中,228年,收降了姜维,还先后简拔蒋琬、费祎为参军。再次,诸葛亮与马谡私人关系特殊。在三国时代,相当器重亲戚关系和老关系。刘表与刘备、刘表与诸葛亮、曹操与夏侯、刘备与关羽、张飞等,非亲即故。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认为:马谡之兄马良或与诸葛亮结为兄弟,或交往有亲。最后,马谡兼具文武,是蜀汉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人曾经把街亭之败归咎于马谡空谈兵法,没有实战经验。诚然,街亭之败说明马谡军事才能经受不住重大战争的检验和考验,是马谡实战能力不足的表现,但也不能以这一败仗全盘否定马谡才干,抹杀其才能。如果无才,岂能保住马谡在县令、太守任上辖区内无事?岂能不断升迁?当然,这与有利的政治环境和上级重视有关,但这也不能不与马谡的才干相挂钩。可以说:马谡有才健谈是诸葛亮与马谡经常促膝谈心的重要条件。

但是,荆楚人贵,很有可能造成小才大用、庸才重用的情况;而人才匮乏更容易造成重要位置“拉郎配”的局面;私人关系盛行容易引起选拔人才视野模糊,极易造成掩盖人才弱点和缺陷的状况;加上诸葛亮对马谡的偏爱甚至宠信,从而导致诸葛亮不能像刘备识才那样,正确对待马谡。

马谡与蒋琬都是从荆州跟随刘备入川的文臣。按理说,诸葛亮是器重和倚仗蒋琬的才干,是作为接班人考虑和安排的,但通过马谡与蒋琬对比看,无论马谡主观情况和诸葛亮宠爱程度方面,均超过蒋琬,马谡是接班人的首选。

马谡和蒋琬都是荆楚士人集团成员。马谡为荆州宜城人,蒋琬为零陵湘乡人。刘备对二人都有看法,认为马谡说得能,说的超过做的,不应当重用,要诸葛亮注意观察,认清马谡。在广都县长任上,蒋琬不理政事,而且喝得酩酊大醉。刘备特别气愤,要治罪杀之。诸葛亮不信对马谡的评价,并日渐重用马谡;经过诸葛亮劝说,刘备只免去蒋琬官职。不久,蒋琬就恢复了职务,并不断升擢。这说明二人都见爱于诸葛亮。

马谡生于190年,于228年被杀,年39岁。诸葛亮生于181年,卒于234年,年54岁。蒋琬生年不详,卒于246年。从诸葛亮以蒋琬为接班人来说,二人年龄不可能靠得太近,年龄相差大于6岁,也就是在马谡39岁时,诸葛亮为48岁,蒋琬年龄上限是41岁。我们知道,马谡是以荆州从事身份,蒋琬以书佐身份同时随刘备入川的。刘备入川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即211年,马谡时年22岁。当时诸葛亮为3l岁,蒋琬上限年龄为24岁,由于三国时成人为20岁,蒋琬又以官吏身份入川,因此,蒋琬的下限年龄为20岁。假设测算年龄为20岁,实际年龄为24岁,这样,年龄出入有4岁,同理,测算年龄为24岁,实际年龄为20岁,年龄出入也是4岁。如果测算年龄取中数,更为合理,也更有可能接近实际年龄,即22岁,与实际年龄最多相差2岁,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蒋琬当时实际年龄在22岁左右。与马谡22岁相仿,所以,在街亭之战前,诸葛亮不管在什么时候,如果考虑接班人想到蒋琬,那么单纯从年龄角度考虑,也自然会想到马谡。

从马谡和蒋琬经历对比看,按大致时间顺序编排如下:

荆州从事:州属官

绵竹令:满万户为县令

成都令:政治中心县令

越嶲太守:五品

参军:参谋军事

先锋大将:位置极其重要

书佐:小吏

广都长:不满万户为县长

什邡令:等同绵竹令

尚书郎:六品

东曹掾:六品

参军:参谋军事

从上表可以看出,马谡位置一直比蒋琬重要,特别是在街亭之战中让马谡担当先锋大将,比蒋琬更加重要。可以说在此,诸葛亮如果考虑到接班人的话,马谡应当是首选。假设马谡与蒋琬真正才干齐平,这足以说明诸葛亮喜爱马谡超过蒋琬。从结果看,马谡担重任(先锋大将),坏了大事;蒋琬在诸葛亮去世后,担当重任(大司马),虽无大的起色,却也相安无事,才干相等便说明诸葛亮偏爱马谡。从诸葛亮与二人的关系对比看,足以说明诸葛亮对马谡宠爱有加。

从诸葛亮对待二人态度看,就更为明显偏爱马谡。在广都县长任上,诸葛亮曾对刘备称赞蒋琬说:“非百里之才,社稷之器。”(《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在街亭之战前,诸葛亮对待马谡是全方位、深层次地称颂:①深加器异,反映了欣赏马谡水平的程度。②每次谈论,自昼达夜。这说明谈话投机,感情深厚。③共谋历年。说明国家大事,共谋筹划。④更惠良规并纳其策。反映出诸葛亮在大政方针方面欣赏马谡才干。⑤委以先锋大将重任,说明诸葛亮宠信程度之深。

魏延和马谡都是从荆州跟随刘备入川的旧将。魏延率领军队,随刘备入川,数有战功。汉中是蜀汉对魏最前线的重镇,当时蜀汉政权建立不久,汉中也是刚刚夺取。因此,汉中大将人选十分重要。刘备为汉中王,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以过人的胆略和智慧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极为称赞,众人也折服。魏延不久被提为镇北将军。街亭之战时魏延为督前部,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将刘备舍张飞用魏延守汉中和诸葛亮舍魏延用马谡守街亭作一对比,便可发现诸葛亮宠信马谡、用马谡守街亭是一个错误。通过对比,有如下不同情况:

(1)战功相比不同:①张飞与魏延战功相似,都是实战战功。②马谡与魏延是理论上的战功与实战战功。

(2)亲近关系不同:①刘备与张飞比与魏延亲近,用魏延。②诸葛亮与马谡比与魏延亲近,却用马谡。

(3)表现不同:①魏延分层次、有胆略、有智慧,对汉中形势的分析合情合理。②马谡在街亭不下据城,不受(诸葛亮)节制,不听(王平)劝谏。

(4)大众反映不同:①刘备用魏延违背大众意愿,但后还是大众欣然接受。②诸葛亮用马谡也是违背大众意愿,但后来大众并未接受,没有反应。

(5)结果不同:①魏延守汉中,汉中无事。②马谡守街亭,却丢掉了。

在对待他们两人的态度上,更明显看出诸葛亮的偏爱。如在南中之役前,诸葛亮主动请马谡“更惠良规”(《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注《襄阳记》)并采纳其计。而到了一出祁山前,屡建战功的宿将魏延主动献“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谷而北”(《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注《魏略》)偷袭长安的可行之计,却遭到诸葛亮的坚决否定。这暂且不论魏、马二人之忠,就论这两条计策本身对蜀是否有利,身为蜀相诸葛亮理应一视同仁,而从诸葛亮与二人的主动与被动关系,肯定与否定的态度中,不正反映诸葛亮对马谡的信赖之情吗?再如,街亭之役前,在讨论先锋人选的问题时,一班文臣武将均认为非大将魏延不可,而诸葛亮却“违众拔谡”(《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让马谡担任先锋重任,说明诸葛亮对待马谡已发展到盲目信任的程度。

街亭之战失败后,蜀军“进无所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也证明一贯谨慎的诸葛亮对马谡的宠信程度。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杨舟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