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鼎说三国‖冤哉,马谡

来源:    作者:张元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13     

【编者前言】三国文化专家张元鼎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相声《侃三国》被央视《全国相声小品精品荟萃》集收录。2009年9月,历史研究专著《三国人物探秘》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故事《较量》获中国故事节优秀奖、江苏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2016年12月,《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六卷)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淮安市文广新局阅读推荐作品、淮安市教育局乡土教育读本、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地方文化读本。2019年12月,《张元鼎说三国丛书》(含历史研究《三国人物探秘》、文学评论《水浒中的三国》和长篇历史小说《蜀汉风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江苏开放大学阅读推荐作品。《品评三国》和《三国曲艺》也将于年底完稿。本网站在张元鼎的这五部作品中分别选取六篇文章陆续刊登,以飨读者。请看第一部《三国人物探秘》之六:

冤哉,马谡!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代一次著名战争,这次战争以蜀败魏胜宣告结束,而作为蜀军先锋大将马谡是否该杀,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此作一番探讨。

街亭之败的责任

马谡的生平 马谡为荆州宜城人,与其兄马良等有“马氏五常”(《三国志•蜀书•马良传》)之声誉。马谡22岁便以荆州从事(州属官)身份随刘备入川,先后做过成都令、越嶲太守、参军,并参与制定平定南中的军事方针,获得成功。由此可看出,马谡起点高,少年得志,仕途一帆风顺。干行政工作,做高级参谋,颇为在行,但没有实战经验和实战功劳。如果突然天降大任于斯人,让马谡独当一面,即用其所短,避其所长,必将大大增加风险系数。

张郃的生平 张郃为河间鄚人。张郃在官渡之战中崭露头角。他从袁绍处投降曹操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在定军山主帅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理主持军务,率部安全撤退。曹丕称帝后,左将军张郃与夏侯尚围攻江陵。张郃夺取了百里洲上的吴军堡垒。在街亭之战前,张郃已成为一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和战略头脑的一代名将。

诸葛亮的责任 在街亭之战中,一般文臣武将均认为非大将魏延不可,这是因为魏延也是一名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颇有战略眼光的蜀汉名将。当时蜀汉只有魏延能与张郃抗衡。而诸葛亮却“违众拔谡”,让马谡担当先锋重任。刘备早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就曾告诫诸葛亮:“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说明“知人待士”(《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政治家刘备生前早已发现马谡的缺点,并看出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和器重。可是,诸葛亮却置若罔闻。

通过马谡与张郃的对比,不难发现:马谡的劣势明显,二人不是匹敌的对手。当时蜀汉一般文臣武将均能清醒看出,而恰恰作为著名军事家的诸葛亮却视而不见。这岂不成了咄咄怪事?是不是诸葛亮轻敌所致呢?显然不是。因为张郃令刘备、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只有一条,就是看重马谡,拔高马谡。由于马谡才不足是客观的,无论其如何干,也是干不好的,失败是必然的。所以,诸葛亮用错人责任非同小可。从此次街亭之战中,用赵云为箕谷疑兵导致失败,也佐证了诸葛亮应担重要责任。诸葛亮自己也承认:“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马谡的责任 在“好论军计”(《三国志•蜀书•马谡传》)的马谡看来,对待对手张郃的策略是屯兵南山,“不下据城”(《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这一是为了抢占制高点,二是轻视张郃,对张郃断其水道估计不足。对待诸葛亮是“违亮节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与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关,何况帅命!当二人看法不同时,更可不受。诸葛亮是受蜀汉三军爱戴和信赖的统帅。马谡如此,这与诸葛亮平时宠信马谡不无关系:诸葛亮对马谡“深加器异”,这说明偏爱之深;“共谋历年”,每次谈论,“自昼达夜”,说明宠爱之深;主动请马谡惠赐好计,说明已经将马谡凌驾于自己之上。那么怎能怨马谡不听话呢?对待下级王平劝谏,“谡不能用”(《三国志•蜀书•王平传》)。马谡连上级诸葛亮话都可不听,怎会听下级王平劝呢?

综上所述,诸葛亮应担首要的、重大的责任,而马谡的责任也有一部分与诸葛亮有关。因此,诸葛亮比马谡责任更大,即使二人一样责任,马谡也不够被严惩。

马谡不当诛杀

在历史上,对待违法甚至严重违法者不杀的屡见不鲜。春秋时期,楚庄王夜宴群臣,忽然烛灭,有人乘机牵扯王后衣服,王后揪下那人帽缨,要庄王追查。庄王不仅不追查,反而命大家都扯下帽缨,然后点烛,尽情欢乐。后来吴国攻楚,这名将军作战特别勇敢。这名将军是故意违法,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没有杀他,让其感恩戴德,为国出力。楚成王时,屡建战功的大将成得臣率军与晋国作战,失败回国,却被楚成王逼迫自杀。敌国晋文公听后,大为高兴,认为为其拔除一心腹之患。楚成王也由此堵住了人才之路,在后来的内部斗争中被杀。马谡与成得臣一样,均未故意违法,均被诛之,所不同的是,成得臣一人承担责任,而诸葛亮与马谡共同担当战争失败责任,所以,马谡被杀便更为可惜,更为不妥。

在三国时代,名将甚至英雄人物打败仗是常有的事。张郃吃过败仗,吕布多有败绩,刘备屡战屡败,曹操几度狼狈。一般将领就更为常见。难道都要一一杀之,以正军法吗?曹操就不愧为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发现不少文臣武将与袁绍暗地通信,以留后路,按理按法都够杀头,可曹操网开一面,均放其一马,尽焚其信。尤其是名将于禁丢了精锐部队,并且投降蜀国,曹操也未追究其责任。难怪曹操兵多将广,国力强大。可是马谡违法性质并未过于以上诸将,且认罪态度极其诚恳。胜败乃兵家常事已被各国及各军阀所接受。董卓军败于虎牢,袁绍败于官渡,曹操败于赤壁,孙权败于合肥,刘备败于夷陵,也未见诛杀大将。诸葛亮也承认“授任无方”,导致街亭、箕谷的失败,并认可“《春秋》责帅”,却仍要将马谡杀之,便让人难以理解了。

从蜀国执法情况看,蒋琬在广都县长任上,不理政事,而且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论罪杀之,被诸葛亮劝说,暂免其职,不久就恢复了职务。姜维当政时,屡次兴兵北伐,多吃败仗。这说明蜀国严重违法也不一定严惩。

从人才资源看,蜀汉国小人少,人才匮乏,尤其到了后期,有“蜀国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之说,人才形势尤其严峻,而马谡具有很高的军事素质,其才干在蜀国也极为罕见,倘若将其降级等处罚,再假以时日,让其在战争中磨练,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将。

斩马谡当时就遭到许多人的否定。长史向朗“知情不举”(《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保护马谡;安汉将军邵邈明确表示反对;杀马谡时,十万将士为之垂泪;蒋琬在杀马谡之后,就曾对诸葛亮说:“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注《襄阳记》)东晋历史学家习凿齿评论诸葛亮杀马谡一事时说,今天蜀国地处偏僻,人才稀少,而杀俊杰之士,用劣等之才,这很难成就大业。诸葛亮杀有益之人,这能算是有智慧吗?

马谡被杀原因

诸葛亮说杀马谡是“明法”、“谢众”。显然不能自圆其说。蒋琬违法,为之说情;法正多次报复杀人,为之庇护。这难道就是明法吗?严惩一个不该严惩的人,难道就是明法吗?难道惩罚马谡必无选择,只有杀之就是明法吗?从后来军中情况看,“明法”也未见效果,如李严谎报军情;刘琰整日无所事事,竟然在军中带着几十个女子歌舞寻乐。诸葛亮杀马谡不是服众而是“谢众”。据《现代汉语词典》,“谢”作“认错,道歉”解释,即向文臣武将表示道歉,不应“违众拔谡”。这就怪了,“违众拔谡”的主语是诸葛亮,即责任在诸葛亮,并不是马谡,怎么做成阴差阳错。马谡岂不成了替罪羊?

总之,诸葛亮杀马谡“明法”、“谢众”,理由都不充分。那么,究竟为何杀马谡呢?从诸葛亮对待违法情况的态度和处理的案例中,便能找到答案。

违法、“违亮”定遭不测。违法未处置的有蒋琬、刘琰等。蒋琬是诸葛亮如意的文臣,是接班人人选;刘琰不干正事干邪事,且与魏延言语虚诞,由于没有得罪诸葛亮,仅让其从军中回成都,官位如故。违法遭严惩的有刘封、彭羕等。刘封为刘备认的儿子,有武力,有战功,因未支援关羽,令刘备很气愤,但并未要杀之,而诸葛亮说,刘封“刚猛”“难制”(《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力劝刘备杀之。“难制”是指日后为诸葛亮所难以控制。彭羕姿性骄傲,多所轻忽,虽有功劳,肯定得罪了诸葛亮。诸葛亮“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三国志•蜀书•彭羕传》)。由于诸葛亮的“屡密言”,刘备便疏远彭羕。彭羕气愤违法,最后终于被杀。违法不违亮,可以不记前嫌,但违法且违亮者定严惩不贷。诸葛亮这一治人特点与其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无关系。天理、国法、人情三者兼而有之,似乎“人情”分量更重一些,即不能“违亮”。这也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具有的共同的社会心理。

说到这里,不由人产生疑问,诸葛亮对马谡宠爱有加,按法、按理、按情都不当杀,那又是为什么呢?

物极必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规律。天气过热,必然温度下降,两人好到极点,必然走向反面。我国古代提倡中庸之道就是这个道理。“君子之交淡如水”。街亭之战前,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已达极致,超过蜀国任何两个臣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刘备的嘱咐,文臣武将的看法,诸葛亮一概置之脑后,一双识人的明眸模糊了,一个睿智的头脑糊涂了,看不到马谡的不足。当面临马谡“违亮节度”,面临街亭惨败时,态度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于是十分气愤,十分难忍,将马谡看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看不到马谡所具有的才干。从爱马谡转到恨马谡,杀马谡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现代学者胡适说:“若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综观诸葛亮对马谡的关系历程,是爱而不知其恶,恶而不知其美。这正应了“爱而欲其生,恶而欲其死”这一名句。可以说,街亭之败和“违亮节度”既是诸葛亮对马谡态度的转折点,也是马谡人生句号的注解。马谡无意中走上了刘封等人已走过的违法违亮的老路。惜哉,马谡!冤哉,马谡!

张元鼎说三国‖冤哉,马谡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杨舟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