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东 管曙光
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一个光荣、不朽的名字。周恩来的崇高品德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是伟人故里立德树人的厚重秉赋。淮安市各大中小学蓬勃开展的“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历经二十年发端兴起、巩固拓展、深化提升,为引领、促进、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项强基工程,一直得到中关工委顾秀莲主任的关心重视,多次予以肯定与勉励,2017年8月11日亲临淮安指导,2019年4月29日又亲笔作出批示:“淮安市关工委开展的‘周恩来班’创建活动,数年如一日,做得很认真、很出色,成绩显著,经验丰富,成为弘扬伟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了奉献,值得点赞。希望继续努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聚力‘六个杰出楷模’,深化创建内容,提升‘周恩来班’创建水平。”令全市上下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创建方向更明、动力更强。
▲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周恩来班”命名表彰大会
一、顺时应势、凝心聚力,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贯彻党中央立德树人方略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淮安市各级领导、各类学校把使命牢记心中、责任扛在肩上,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着力推进“周恩来班”创建,确保党中央立德树人的重大方略落到实处。一是以切实有力的组织领导统揽创建。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热潮中,淮师附中等少数学校率先开展“周恩来班”创建,引起市关工委、教育局共同关注、跟踪调研和悉心培植。2004年,经市委同意,成立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相继下发《关于在全市大中小学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通知》、《淮安市深化和规范 “周恩来班”创建工作指导意见》,拉开了全市铺开的创建大幕。纪念周恩来110周年诞辰之际,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淮安市首届“周恩来班”命名表彰大会,顾秀莲主任发贺信热情鼓励,把创建推向了新的高潮。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期间,市委聚焦习总书记对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的精辟概括,专门颁发文件,提出五个方面指导意见,引领“周恩来班”常创常新,把创建提升到新的高度。全市形成市县区联席会议与学校领导小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同创共建组织网络,在真抓实创中不断强化意识、深化内涵、硬化领导、优化队伍、固化成果,呈现出有序、有力、有效的推进态势。二是以崇尚伟人的校园文化主导创建。全市各大中小学满怀对周总理特殊崇敬情感,充分发挥创建“周恩来班”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参创热情竞相高涨,创建氛围日趋浓烈。有的学校以周恩来名言为校训、建起周恩来精神展示馆励导创建,许多学校开办周恩来校报、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置周恩来读书角、宣传画廊、电子大屏浸染创建,更多学校举办传承周恩来精神故事宣讲、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征文比赛、演讲竞赛、主题班会、实境课堂等激活创建。全市每年组织青少年瞻仰周恩来纪念馆、故居、童年读书处逾百万人次。还有的学校邀请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援建全国“周恩来红军小学”的老将军、中央政策研究室的老领导、上级周恩来研究会的老专家等,走入校园宣讲,传扬伟人精神,砥砺创建登高致远。三是以科学健全的运行机制保障创建。全市各地把创建“周恩来班”纳入相关部门、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目标责任、文明城市创建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大局,党政机关建立健全由宣传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主抓、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的领导体机,加强调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形成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学校层面由一把手校长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室为主要推动者,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全市各级以立德为核心、树人为根本、创评为动力,把“周恩来班”作为班队先进集体评选的最高荣誉,把创建贡献突出的先进个人作为晋升职级的优选对象,把学校创建实绩作为衡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项目,评选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形成导向鲜明、以评促创的激励机制。目前,全市累计创成省级“周恩来班”41个,市级1424个,县级5800多个,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似灿烂朝阳辉映校园。
▲在周恩来铜像广场开展“学习总理精神、争做四好少年”主题教育
二、循序渐进、知行合一,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引领青少年弘扬伟人精神的有效载体。全市创建注重打牢“知周”基础,抓好“学周”关键,体现“行周”目的,在知中学、在学中行,用周恩来精神奠定人生坐标、价值取向,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广泛开展“知周”宣传活动。全市把每年三月定为周恩来精神集中宣传月,一年一度举办“周恩来读书节”,编写发放《周恩来青少年故事选编》《周恩来故事选讲》《周恩来的家教家风》等读本上百万册,在学生中广为宣讲、广泛传播。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开展“寻访童年恩来在淮安”、“我与周爷爷比童年”、“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等活动,让周恩来的光辉人生深深印刻于孩子们的脑海。全市上百个“五老”讲师团,一万六千名“五老”志愿者尽心竭力、常年累月深入校园宣讲周恩来故事。退休教师、共产党员徐兆来,十五年骑单车,行程25000里,奔赴市内外680所中小学,义务宣讲周恩来故事近千场,听众达80万人次,被誉为“周恩来精神传道人”。二是精心实施“学周”领悟活动。许多学校把学习周恩来精神融进入校、入队、入团、入党仪式之中,纳入课程、课本、课堂、课外教育之列,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办学兴校的各方面。有的学校还编撰吟唱周恩来精神“三字经”、《周恩来班之歌》,以文化人、以学养德。去年,全市以“周恩来班”为重点,以周恩来120周年诞辰为契机,至下而上举行“宣讲周恩来故事”才艺展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征文竞赛、“周爷爷,家乡孩子对您说”演讲比赛、“追寻伟人足迹、探寻伟人初心”实境课堂等系列活动,让周恩来崇高精神深深融入学生们心灵。三是深入推进“行周”体验活动。坚持实践育人,引导青少年心有榜样、行有准则,学以致用、从小做起,象周总理那样立志读书、立德修身、立行报国。许多学校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日行一善在行动”、“八礼四仪我当先”、“争做校园最美人物”等励志践德活动。有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善举义行等亲历亲为活动,还有的组织学生为灾区、老区、边区贫困儿童义演义卖、募捐馈赠等献爱心活动。淮师一附小以“践行伟人品德,争做翔宇鸾娃”为主旨,成立鸾娃绿手指环保小队、鸾娃爱心义工社团、鸾娃崛起读书会,常年开展贴童心、接地气的“行周”活动,涵养“神气、能干、聪明、智慧、活力、阳光”的翔宇气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写信给该校“周恩来班”的孩子们,予以热情勉励,提出殷切期望,极大地鼓舞激励全市创建活动。
三、化虚为实、提质增效,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市创建主旨反映师生意愿的共鸣点,体现师生关注的兴奋点,彰显师生进取的闪光点,遵循规律、重在建设,为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感染力。在党史国史、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中,引导同学们从周恩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言、一桩桩令人赞叹的伟绩中,深切感受什么是党的理想信念的写照,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使思想政治教育听得进、记得住、行得通,亲和力、感染力、向心力大为增强,避免了大而空、虚而远的说教。二是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团队进取心。同学们为了共同的创建目标,见贤思齐扬正气,争先创优做贡献,呈现出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严于律己的多了,互爱互助的多了,珍惜荣誉的多了,满满正能量大大化解负面因素、消极现象。全市在校生犯罪人数十年下降87%,就是扬正祛邪成果的印证。三是增强广大老师学楷模、践师德的自觉性、事业心。许多老师以“打铁必先自身硬”的追求,带头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修身正己的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引导创建,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授业人。全市历届当选的十大“最美教师”,正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四、突出主旨、强基固本,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全市创建坚持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内核,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在立德铸魂、强基固本上用心着力,做到与时俱进、久久为功。一是着眼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遵循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各学校把周恩来光辉一生作为红色传统的生动缩影,把周恩来崇高精神作为红色基因的光辉结晶,充分利用伟人故里得天独厚、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唱红色歌曲、访红色基地活动,让红色基因浸入身心、融进血脉,激励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二是着重时代新人的茁壮成长。遵循习总书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各学校引导学生在创建中坚定理想信念、修炼思想品德、陶冶美好心灵、放飞青春梦想。淮阴中学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秉持“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校训,把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具化为“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进德修业、勤勉自立、奉献社会、追求卓越”的人生志向,连续12年组织“弘毅之旅”,在创建中培育新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殊荣,去年光荣出席中共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创建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全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全国表彰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中国好人”“优秀少先队员”“最美共青团员”。三是着力总理家乡的建设发展。遵循习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谆谆嘱托,各学校围绕谱写“中国梦”的淮安篇章,聚力培养有梦想、有才华、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淮阴工学院把创建与创新、创造、创业紧密结合,为淮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组织15个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进百村、入百企”,建成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金奖,近三年共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000余项,从“周恩来班”走出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钱燕、全国劳动模范胡海平、陈凯,以及一批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五、推广典型、放大效应,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知名品牌。全市认真总结、广泛宣扬、大力推广创建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倾力打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达到了全市有名气、全省有美誉、全国有影响。一是对教育行业文明创建发挥龙头作用。创建使整个教育系统文明创建的基础巩固、细胞优化,产生了裂变效应。全市有179所学校评为淮安市文明单位,33所学校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数量领全市各行业之先,被表彰的省级“周恩来班”占全省总数的29.9%。全市教育系统获得江苏省文明行业,“学在淮安”的教育名片享誉市内外。二是对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发挥示范作用。“周恩来班”创建在巩固中提高、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项目优胜奖”,成为全市文明创建标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周恩来班”的学生带头参加创建知识宣传、卫生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维护,大学生们还就城市管理、环境改造、市民素质提升等,向市领导建言献策,多次得到采纳。创建更为加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前置条件,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三是对省内外文明校园创建发挥辐射作用。全市创建工作推进力度之大、成效之显、影响之深,引得全国各地不少学校来淮学习、慕名取经。淮阴师范学院秉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形成“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创建模式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发文推广,2017年牵头20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周恩来班”创建联盟,2018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周恩来班”创建联盟论坛,学校周恩来研究所近年来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0余篇,在众多高校中产生着独到而深刻的辐射影响。全市创建工作多次受到中央文明办、中关工委、教育部肯定和推介,许多全国性主流媒体陆续报道推广,让“周恩来班”这张淮安名片更加靓丽、享誉全国。
注:此稿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特稿。刘学东:淮安市关工委主任,管曙光:淮安市关工委副主任。
三、化虚为实、提质增效,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市创建主旨反映师生意愿的共鸣点,体现师生关注的兴奋点,彰显师生进取的闪光点,遵循规律、重在建设,为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感染力。在党史国史、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中,引导同学们从周恩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言、一桩桩令人赞叹的伟绩中,深切感受什么是党的理想信念的写照,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使思想政治教育听得进、记得住、行得通,亲和力、感染力、向心力大为增强,避免了大而空、虚而远的说教。二是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团队进取心。同学们为了共同的创建目标,见贤思齐扬正气,争先创优做贡献,呈现出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严于律己的多了,互爱互助的多了,珍惜荣誉的多了,满满正能量大大化解负面因素、消极现象。全市在校生犯罪人数十年下降87%,就是扬正祛邪成果的印证。三是增强广大老师学楷模、践师德的自觉性、事业心。许多老师以“打铁必先自身硬”的追求,带头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修身正己的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引导创建,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授业人。全市历届当选的十大“最美教师”,正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四、突出主旨、强基固本,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全市创建坚持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内核,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在立德铸魂、强基固本上用心着力,做到与时俱进、久久为功。一是着眼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遵循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各学校把周恩来光辉一生作为红色传统的生动缩影,把周恩来崇高精神作为红色基因的光辉结晶,充分利用伟人故里得天独厚、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唱红色歌曲、访红色基地活动,让红色基因浸入身心、融进血脉,激励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二是着重时代新人的茁壮成长。遵循习总书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各学校引导学生在创建中坚定理想信念、修炼思想品德、陶冶美好心灵、放飞青春梦想。淮阴中学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秉持“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校训,把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具化为“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进德修业、勤勉自立、奉献社会、追求卓越”的人生志向,连续12年组织“弘毅之旅”,在创建中培育新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殊荣,去年光荣出席中共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创建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全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全国表彰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中国好人”“优秀少先队员”“最美共青团员”。三是着力总理家乡的建设发展。遵循习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谆谆嘱托,各学校围绕谱写“中国梦”的淮安篇章,聚力培养有梦想、有才华、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淮阴工学院把创建与创新、创造、创业紧密结合,为淮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组织15个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进百村、入百企”,建成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金奖,近三年共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000余项,从“周恩来班”走出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钱燕、全国劳动模范胡海平、陈凯,以及一批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五、推广典型、放大效应,让创建“周恩来班”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知名品牌。全市认真总结、广泛宣扬、大力推广创建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倾力打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达到了全市有名气、全省有美誉、全国有影响。一是对教育行业文明创建发挥龙头作用。创建使整个教育系统文明创建的基础巩固、细胞优化,产生了裂变效应。全市有179所学校评为淮安市文明单位,33所学校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数量领全市各行业之先,被表彰的省级“周恩来班”占全省总数的29.9%。全市教育系统获得江苏省文明行业,“学在淮安”的教育名片享誉市内外。二是对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发挥示范作用。“周恩来班”创建在巩固中提高、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项目优胜奖”,成为全市文明创建标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周恩来班”的学生带头参加创建知识宣传、卫生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维护,大学生们还就城市管理、环境改造、市民素质提升等,向市领导建言献策,多次得到采纳。创建更为加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前置条件,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三是对省内外文明校园创建发挥辐射作用。全市创建工作推进力度之大、成效之显、影响之深,引得全国各地不少学校来淮学习、慕名取经。淮阴师范学院秉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形成“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创建模式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发文推广,2017年牵头20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周恩来班”创建联盟,2018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周恩来班”创建联盟论坛,学校周恩来研究所近年来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0余篇,在众多高校中产生着独到而深刻的辐射影响。全市创建工作多次受到中央文明办、中关工委、教育部肯定和推介,许多全国性主流媒体陆续报道推广,让“周恩来班”这张淮安名片更加靓丽、享誉全国。
注:此稿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特稿。刘学东:淮安市关工委主任,管曙光:淮安市关工委副主任。
编辑: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