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中国慈善政策进步指数(202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通过构建“政策环境”“组织发展”“贡献影响”“社会参与”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依托权威数据、量化分析2018年全国31个省份实施和创新慈善政策的情况,并客观评价各省慈善政策进步水平,旨在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根据测量结果,中国慈善进步指数(2020)榜单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四川、陕西、湖南、重庆。综合2012~2018年中国慈善进步指数排名,呈现如下特点:
北京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2012~2018年,东部地区共9个省份进入中国慈善进步指数榜单前十位,北京市慈善发展依旧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浙江省在历年排名中稳居榜单前五,2015~2017年排名逐年上升,2018年榜单排名与2017年同样位居第二,备案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达9.3亿元,位列全国首位,慈善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川贵云甘超过五个年份慈善进步指数排名领先于人均GDP排名10个以上位次
2018年,陕西第二次进入前十,对比2017年有较大的名次提升,进步明显。2018年,湖南是中部地区中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省份,也是2017年以来连续第二次排名跻身前十,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总体来看,2012~2018年我国各省慈善事业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部分地区的慈善发展水平远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2012~2018年间,四川、贵州、云南、甘肃超过五个年份慈善进步指数排名领先于人均GDP排名10个以上位次。
各省整体排名变化不甚明显,四川青海三年来连续上升
2012~2018年,中国慈善进步指数各省排名基本稳定。东部地区10个省份排名较为靠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排名较为分散,东北地区排名靠后,吉林和黑龙江都排在第20~31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连续七年变化不超过3个排位。四川、青海两个省份三年来排名不断上升。
排名靠前的京沪苏浙粤引导慈善力量参与新冠疫情防控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及各部委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倡导社会组织有序投入协同抗疫工作,并提出多个监督管理和优惠激励方面的措施。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研究团队观察到,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慈善进步指数榜单前十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5个省份均及时发布了相应政策,引导慈善力量参与新冠疫情防控。
此次疫情期间,北京出台多个文件,涉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防控、慈善捐赠管理等多个方面,要求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明确社会组织向湖北省捐赠物资要求、质量标准、捐赠主体,提出公开募捐活动信息公开具体要求,并强调做好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工作,异地商会做好会员跨区域流动协调管理工作。
上海在疫情期间出台慈善捐赠管理、社区防控、志愿服务相关文件,并率先制定社工专业服务行动方案和志愿者服务手册,明确服务目标、内容、对象、原则和流程,指导相关团体和个人科学有效开展服务。
江苏在此次疫情期间发布政策简化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要求疫情相关公开募捐活动加强信息公开,规范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并提出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等六方面具体措施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发挥疫情防控作用。
浙江在此次疫情期间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从服务领域、内容方面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开展志愿服务,并提出发挥社会团体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期间,广东出台社区防控、社会组织参与等相关政策文件,并出台社工、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引导其配合社区防控、协助宣传教育、关爱弱势群体、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协助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来链接社会资源以提供物质和心理援助。
上述省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回应社会需求,依法有序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与其长期以来较高的慈善政策进步水平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