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

来源:    作者:朱爱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12     

——父子战争的永胜“宝典”

朱爱民

【作者前言】这篇文字起笔于十年前,且是十年之前的感悟,写好了想分享给大家,但始终没有见世面,今天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又一波青年走进高校;又一茬学生升至高三,进入人生的“半决赛”冲刺阶段。在精神压力之下,又会有不少学生产生烦躁心态,与父母发生摩擦。这几乎是家家都遇到的事情。那么,怎样能消除父子间的“战争”呢?

有一位朋友的儿子上高中,朋友先是没有注意,但升入高三,就要参加高考,他 “关注”了,每天晚上都在学校门口 “等”:躲在树荫灯暗处观察儿子放学后行踪。随之不久,儿子也发现了他,于是晚自习散了后,儿子故意骑自行车钻小巷子,老子在后面像特工一样跟踪。

陆放翁说过: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现代人有了儿子或女儿,狂喜得不得了,概因当代人生的极少,多有一子(女)为足。但随着儿子(女儿)的长大,烦恼多了起来:发现孩子不认真学习,就气不打一处来;子女的学习志向与自己相左,能呕气吐血;你怒目训斥,他恶颜相向。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于是,从父辈的角度说,儿子是叛逆期,有叛逆心理。从晚辈的心理说,是父辈们 “引渡”意识太重。其实,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是儿女们的心理跟不上人生发展各阶段之转换速度。

必须承认,父母的生活阅历、见识远比儿女要多、真、透,“过的桥比走的路多”,“吃的盐比吃的米多”。因此,教育是经验的传授。但对教育子女特别是发生冲突时,要有完整的思想认识。

有一句俗语叫“扶着醉汉过河”,其本意无需解析。但它却是父母与儿女“战争”时一定要把握的法则,是父母永胜的宝典。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学着理论分析的方法,拆开来谈:

第一目标是“过河”。子女是父母的财富,就更有其责任,要尽其义务。父母的义务是什么?谁不想“养儿强如父”!因此,把孩子教育成人、成才,就是父母的目标。而要达到目标,就要对事理有认识。

第二性质是“醉汉”。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子女,形象地说就如醉态中的人,说他有认识社会的思维、能力,但他不见得正确,因此你这时候与他“讲道理”是讲不清的。但如说孩子还像幼儿时那么听话,又不可能。他们已有思维,有自己的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了。

第三方法是“扶”。对喝醉酒的人,你与他讲不清道理。因此,为了过河,做父母的就要“扶”一下,因为桥的下面河流有着危险。这种扶不是抱着,俗话说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是搀扶,在孩子清醒、认清对岸方向时,鼓励他勇敢地往前走。在他歪向河边时,拉他一把。唯有此,才能达到对岸的目标。

十几年前,儿子厌学,成绩直线下降。我没有办法,只有沉思,想到这句话,最后要求自己尽职,做好本色工作。每天早上起来,催儿子起床,给他买早点。坚持再坚持,有时发火儿子也发火,自己想想忍住,不与“醉汉”争论。到了高三开始,儿子说:爸爸,我也准备考大学,其他同学都考,我也要考……我说好啊!其实心里非常激动,儿子过河啦!

在子女成长这期间,做父母的不能认不清性质,放弃了目标,从而撒手不管,致使子女误入歧途。也不能为了目标,不问性质,不讲方法,造成溺爱,致使走上邪路,许多星二代、富二代的堕落、犯罪,就有父母的责任。当然,更不能简单地看重“方法”。揠苗助长,滥施暴力,棍棒出孝子,但出不了才子,锤炼不出有包容心的人格。因此有准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出众的才华,端庄的人品的子女。

我一个同事,儿子高考相当好,进哪个学校呢?儿子说考北京的,父亲说为了保险报南京的。儿子气了说:报南京的,录取了你去读!我当时在场,闻之哭笑不得。等他儿子离开后,我把扶醉汉过河的理论给他灌输一遍。同事听了后说:老兄,早听到你这番道理,早没有气了。这几年烦死啦!

扶着醉汉过河吧!这是你“生子当如孙仲谋”愿望实现的永胜“宝典”。

生子当如孙仲谋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彭稞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