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壮阔又独特的少年英雄的“长征组歌” ——读于兆文新书《新安旅行团》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咸高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5-31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一周年之际,被业界称为国内首部集史诗性、文学性、时代性于一体,最为完整全景式还原新旅17年光辉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微信图片_20220531083718.jpg

甫一面世,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会长何建明,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博导丁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等国内文学界多位大咖给予该书高度评价,并联名向全国读者倾情推介。

何建明说,“在革命历史的长河里,少年英雄的战斗史从来都放射着特殊光芒。《新安旅行团》的独特性和作者深入、细腻与生动的书写,让一段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少年英雄曲’,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回照和共鸣,相信读者会非常喜欢。”

丁帆高度评介《新安旅行团》,他认为该书“用精彩的文学语言和技法抒写这部壮丽的纪实性史诗,堪称空前绝后的篇章。‘新安旅行团’五万里长征,中华少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经受了肉体和精神的磨练,谱写出的是另一首鲜为人知的‘长征组歌’的交响诗。教育家陶行知、汪达之的丰功伟绩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同样,作品的出版,作者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江淮大地上了。”

“这是立足辽阔的时空坐标和风雨如磐的时代背景书写的一段厚重的历史传奇。作者精心运笔,朴实叙事,有理、有节,有据、有情,文与史经纬互证,堪为一部壮阔又独特的少年儿童题材的革命史诗。”徐则臣如是说。

……

创作《新安旅行团》的于兆文是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重大题材文学创作工程项目签约作家。近三年来,他以古城淮安作地域背景,为城市立传、为英雄塑像、为时代铸魂,先后创作了“淮安英雄史诗三部曲”——《天路淮军》《大胡庄•1941》《新安旅行团》。

微信图片_20220531083728.jpg

据于兆文介绍,与新旅结缘,创作新旅,与去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旅行团母校——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回信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少先队员们说:“新安小学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淮安籍作家,对于新旅,于兆文说自己一直缺少一份应有的关注。他坦言,很多人可能跟他一样,知道新安旅行团是抗战时期的一个儿童团体,但对于这个团体到底干过什么事、到底有多伟大却知道得不多。于是,2021年的盛夏时节,他就像一个“追星者”,再次走进新旅历史纪念馆。在遍览新旅历史纪念馆里展陈的各类新旅的书籍后,他发现馆内大多都是新旅团员囿于各自视角的回忆片断,零散的、碎片化、区域性、阶段性的回忆较多,缺少一部置放于时代大背景中的全景式、整体性还原新旅17年光辉历程的著作。于是,在家乡领导的支持下,他决定“解封”历史,重寻当年“新旅”故事;跨时空叙事,再现烽火少年成长心路。

为此,他冒着炎炎酷暑,四处收集上百种新旅的文献资料,挥汗如雨地阅读新旅团员们的回忆文章,如饥似渴地从专家们的研究文献中汲取营养,摘录、标注、归类、综合;他各地奔波,跑纪念馆,寻找并上门采访当年的老团员们及其亲属。遗憾的是,大部分新旅团员都已作古,健在的也已步入耄耋之年,因此沟通交流的难度之大令人无法想象。许多人能提供现成的回忆资料已是不易。疫情来临,唯有电话采访,一次电话聊上半天,甚至一天,那是常有的事情。创作期间,经常因为一些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的出入,需要一次次的求证沟通。卷帙浩繁,史料芜杂,要从中理出头绪、架构思路,精力耗费之大前所未有。因为时间进度的原因,自己一人封闭在创作基地,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有时候,顾不上吃饭,泡一碗方便面继续与新旅“并肩同行”。

微信图片_20220531083732.jpg

苦心人,天不负。四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终于告罄。于兆文以生动的笔触抒写了新安旅行团十七年、五万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两代领袖关心和勉励的新旅团员爱国奋进的光辉形象。同时,《新安旅行团》吸收了团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一次系统性提出新旅团员创造的14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儿童自动旅行团,中国第一个流动电影放映队,中国第一所民众的抗战大学,中国第一次少年儿童代表大会,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瞄准具,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轰动全国的经典样板戏京剧《杜鹃山》,中国第一枚油画邮票,中国第一代反潜攻击型核潜艇设计研制,中国首创电子计算机音乐信息系统,中国首例计算机乐理教学软件,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清晨》,解放区第一份儿童报,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一所幼儿园……此外,作者通过寻访查证,总结整理出一份迄今国内最为完整的新旅团员名单,新旅团员600余名,作者找到了554名。

通读《新安旅行团》后,字里行间处处能感受到作者创作过程的严肃严谨。全书不放过再小的细节,不放过任何疑点,追根溯源,严格考证,将中国共产党关怀领导下的新旅革命活动的全过程,在时间的经纬上,在精神的时空里焊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全景式的奋进轨迹。以书中“永远在路上”这个章节为例。作者在国内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出新旅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方面的四个核心要义:第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旅从组建之日起,就奠定了她爱国的本质,没有爱国理想,就没有新旅;没有爱国情怀,就不可立下“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誓言;没有爱国之志,就没有“为民族生存奋斗”“要把旧中国来改造”“把一切民族敌人都打倒”的报国信念、救国理想。正如诗人祁智写的那样:他们可以不走的。他们要上学,要读书,要回家,要游戏。但他们要走,义无反顾。东北已沦陷,华北在沦陷,眼看着中国要沦陷。书就要在炮火中成为灰烬;教室就要在炮火中成为废墟;家就要在炮火中成为残垣;生命就要在炮火中成为冤魂…他们选择了战斗。他们把背影留给淮安,留给新安小学。从此,他们属于一支伟大的队伍:新安旅行团。第二,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新旅的孩子们,他们响亮地喊出:“要饭也要去抗日”;就像他们在团歌中唱道:“不怕他水深,不怕他山高”;就像《新安进行曲》中唱的那样:“新安,新安,新中国的少年!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敌人的凶残!”就像武汉危在旦夕之时,他们依然战斗着,唱出“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的壮丽交响。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们不怕;在日寇大扫荡的艰难岁月里,他们不怕;在炮火连天的北撤路上,他们不怕;在解放两淮的战斗中,他们不怕……生存的困难、他们都遇到过;生命的危险,他们都经历过;能到的前线,他们都到过;能突破的封锁,他们都突破过。他们没有眼泪。敌人不怕眼泪,只怕拳头。他们没有退缩。只有冒着炮火前进,才能冲过炮火。他们是一群孩子,却是真正的英雄!第三,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新旅的集体主义精神,她的发韧,来自于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熏陶下的汪达之这一批引路人,他们在极端困难的办学条件下,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涵养了新旅在困境中民主自治、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新旅的每一个人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早会、寅会,他们三省吾身,检讨自己的得失;遇事大家商量,困难集体解决;学习知识,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行军路上,他们一路携行、一路搀扶。这是一个伟大的团体,更是一个伟大的集体,这是一群人,更像一个人!集体的力量,集体主义的光芒,照亮着新旅前进的方向。第四,辉煌的创造主义精神。“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就是基于学习之上的实践的创造;诸如,“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开天辟地”“在教育上革命、进而办一种革命的教育”,这些无一不是创造;新旅坚持不懈的学习与实践,让每一个团员收获了创造的真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新旅团员来说,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于兆文在《新安旅行团》一书中总结出的新旅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的完全认可。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打开洋溢墨香的《新安旅行团》,了解和铭记“新旅”,发现和感受“新旅”,新旅的历史,已然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矗立在红色江山的峰峦之上,新旅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少年奋然前行。

一群小光棍,点点有七根。

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

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

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1933年,陶行知先生第一次为新安(儿童)旅行团写下这一评语时,大概也没想到这群少年可以走得这么远、这么深入。

1935年,新安旅行团正式出征。他们走了十七年,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建设,见证了中国从落后挨打走向独立进步。他们走了五万里,经受过皖北的风雪、大漠的沙尘、南国的热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现今,我带着无穷的敬意,阅读于兆文先生的《新安旅行团》,走进“新安旅行团”的历史,再一次与新旅团员们穿越烽火燃烧的岁月。掩卷闭目,我仿佛与新旅团员一起伫立在当年的出发地——

东侧月湖,西侧运河,宛如古城的眼睛。

顾盼之时,千年盛景;闭目之日,百年孤独。

一湖一河之间,坐落着新安小学,百年风华,红色根脉,满园书香,满眼春色。

作者简介:

咸高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淮安市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先后出版图书20余本,在50多个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曾获得“袁鹰文学奖”等各类主题征文奖十余次。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梦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