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息】 9月10日,“圆梦小康·崛起江淮”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淮安市,参加对淮安市近年来在社会治理上的创新之举进行报道。
淮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吴锦虎表示,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把社会治理创新打造成改革主品牌”的战略定位,坚持全局化统筹、民本化取向、系统化思维、项目化推进,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吴锦虎表示,随着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的作用越发重要,淮安市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的协同作用,从三方面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化工程。吴锦虎表示,淮安市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建立以多方参与、协调联动、源头预防、排查化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矛盾化解“淮安模式”。第三方参与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稳评界的“淮安样板”,“阳光信访”经验全国推广,在江苏省率先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3”文件,发展调解类社会组织312个,调解在定纷止争中的“稳压器”作用更加突出。淮安市矛盾解纷调解成功率连续三年位居江苏省第三,2017年淮安市两级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4.24%。
率先推广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工程。淮安市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在华东地区率先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广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按照政府主导、综治协调、企业运作、基层配合和群众自愿参与的运作模式,科学设定承包范围、保险种类、保费标准和理赔程序等,保障内容涵盖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缴费低、保障广、赔付快赢得群众广泛认可,“每天不到两毛钱、幸福平安一整年”在群众中口口相传。三年来,累计承保近80万户,保障人口达235万,累计支付赔款3470万元,反哺村居治安防控经费980万元,既及时弥补了群众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又助力了基层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构建起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相衔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加快建立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淮安市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市、县两级分别建成不少于120人的特巡警支队和大队,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30人以上的治安巡逻处警中队,主城区全面推广警务工作站建设,把警力压向街头路面,群众见警率显著提升。清江浦区“专社群”一体化、淮安区“红星警务”等基层创新典型竞相涌现。淮阴区“警民协助会” 升级版、洪泽区“湖滨联防”、盱眙县“万人治安信息员”等巡防机制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平安志愿者协会建设,2016年底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经过努力,全市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实现攀升,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创新开展的小区视频监控联网工程、‘三调联动’、网格化社会治理、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工程、‘四频一网’应用平台等工作受到中央、省委政法委高度肯定。”吴锦虎说。(供稿:陆瑞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