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网厦门讯(张琦)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1月20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厦门城市建设辉煌历程,更好地展望未来,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在湖滨南路立信广场法国之光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室,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厦禾路旧城改造亲历”专题讲座,并邀请市政协原主席、市社会发展研究会创会会长、厦禾路旧城改造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蔡望怀先生以决策者、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主讲厦禾路旧城改造台前幕后的鲜活故事,本次活动也是厦门市第十四届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周社科学术讲座。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新华访谈网记者与来自社会各界的与会者共同聆听蔡主席讲述厦禾路旧城改造的往昔点滴,重温厦门城市开放建设的激情岁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厦门市政府起始于1993年2月的厦禾路4.5公里旧城改造,无论从拆迁安置还是到工程建设,都可称得上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旧城改造的完美典范。
弹指一挥四十年,厦门经济社会得到飞跃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旧貌换新颜,市容市貌发生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涌现,成为厦门城市发展的里程碑,推动和见证着厦门的巨变与腾飞。在这其中,为期十年的厦禾路旧城改造工程,可以说是厦门开放建设开发历程中最令人回味而又津津乐道的城市记忆。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节点,回望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蔡主席在九十年代初,担任厦门市政协主席并兼任厦禾路旧城改造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是当时厦禾路旧城改造的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对于厦禾路旧城改造和特区建设发展的回顾与感受,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
蔡主席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六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厦禾路旧城改造的始末,也畅谈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蔡主席一如既往的儒雅、谦逊、睿智和沉稳,尽管八十岁高龄,嗓音仍然洪亮、情怀依旧如昨。老人家的谆谆话语,再次让大家走进厦门那段激情燃烧的城市建设岁月,感受到老一辈特区人拼搏建设、艰苦奋斗、勇于探索、高效务实、执政为民、清廉自律的精神风貌,为广大与会者上了一堂精彩生动、激荡人心的历史课和教育课。这对于我们今天热爱厦门、建设厦门,在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具有重要的激发作用和启示意义。
今天的厦禾路,是厦门人都很熟悉的一条城市道路,它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今日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之一,承载着厦门岛内交通主渠道的重任。拓宽改造一条道路,放在今天,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背景和条件下,却是十分艰难的。厦禾路旧城改造工程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厦禾路旧城改造涉及面广、规模浩大,整个工程困难复杂,那个时候并没有现成的先例和经验可循。其次,建设耗资巨大,工程是在“零经费”的情况下启动的,一度要靠借贷维持推进度。第三,当时市委市政府和指挥部探索建立旧城改造新的运行机制,开启了“以地养路”和“以地养房”改造旧城的模式。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地养路”、“以地养房”、利用外资,面临着姓资姓社的问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实践证明,厦禾路旧城改造筹措资金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成功的,当时决策者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是英明而正确的。正是这种奋发图强、不畏艰难、探索创新、开拓进取、拼搏有为的使命担当和勇气魄力,成就了厦门城市发展史上一个足可称道的重要项目,创造了一个旧城改造的厦门样本,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持续提供着宝贵经验和精神价值。抚今追昔,厦禾路旧城改造早已融入厦门的城市记忆,而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为厦门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厦门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无数特区人的奋发作为,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满怀雄心壮志和胆识勇气,敢闯、敢想、敢拼、敢干,使得厦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座曾经偏僻的海防小城,蝶变为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后来人,大家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绩感到自豪和振奋,就应该向特区建设的开拓者、实干家、推动者致敬;向厦禾路旧城改造等一批厦门城建重大项目的指挥者、建设者、实践者致敬;向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致敬。正如厦门理工学院时尚学院院长郭肖华教授在微信中所说: 参加厦门社会发展研究会的主题活动,听厦门老领导蔡望怀回顾当年厦禾路旧城改造的历程,不胜唏嘘!当我们在心安理得地享受城市文明福利的时候,真的不应该忘记新旧变迁中重要决策的领导者、建设者。
其实,20多年前的厦门厦禾路旧城改造,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一开始项目筹划就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旧城改造和安居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放在首位,切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当时厦禾路旧城改造的实施方案、口号和目标,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时市政协承担了制定厦门市第一个拆迁条例——《厦禾路改造房屋拆迁管理若干规定》。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办法,不使一家一户流离失所。设立执法监察制度,侧重监督拆迁安置工作。组织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协助居民搬迁。他们的初衷就是“改造到哪里,就把希望带到哪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哪里”。这些廉洁奉公的作为和措施,使得拆迁前人均居住面积由11.4平方米,变成了安置后人均居住面积26.8平方米。安置后的厦禾路拆迁户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以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为重,则政府的工作和事业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一定能够兴旺发达。这也正应验了多年后习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和政府公务员的号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有一句很就行的口头禅指的就是20多年前厦门厦禾路旧城改造——“欲问厦门兴衰事,请君指看厦禾路”。厦禾路旧城改造项目两次获评年度十大新闻事件;2011年被列为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件大事之一。
重温过去、回看来路。可以说,厦禾路旧城改造,是特区改革发展的开创性事业,是开拓创新改造旧城、倾心聚力造福人民的一个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是城市建设浓墨重彩之辉煌一笔,是厦门改革开放40年瞩目成就的一个鲜活缩影,也给中国城市化建设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创了厦门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先河,树立了旧城改造让城市脱胎换骨的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