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韵辽宁频道主编苏瑾“创作谈”

来源:    作者:宋廷义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02     

苏瑾,女,本名苏琳,辽宁省大连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任东方文韵辽宁频道主编(官方已公示)。辽宁省海城市散文协会会员,华语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人总社签约诗人,北京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签约作家,白居易诗歌研究会会员。

苏瑾于2017年被“短文学网”发掘,成为签约作者。据苏瑾介绍,在读小学时,是她家里第一次从农村搬到城里。母亲幼时对她管教甚严,她的作业基本都是被校长拿到全校展览,入手的奖状更是多到被母亲嫌占地方随意丢弃,至今她仍留存的:只有小学三年级时,作文竞赛拿了国家级一等奖的证书。
 

她的中学时期基本都是沉潜状态,父母为生活奔波。苏瑾懂事及早,她一边求学一边要照顾妹妹。妹妹在她初一时诞生的,“所谓青春期,也一并被生活吞咽了下去”,听闻苏瑾这样形容自己的青春时,在场的人都被她的坚强打动。据苏瑾讲述,她中学时不过是中等生,高一刚入学时,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但她后期觉醒,奋勇直追,也是班主任口中常说的“榜样”。高考失利,她就读于北京的二本,但这并没什么遗憾。按她的话来说,这在她的意料之中。

苏瑾为人处世极为稳重,有一种不属于90后的老练。“在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一直有一股子镇定”,她认为这是老天赋予她的本能。如果你认识大学一年级的她,再认识现在的她,想必会惊异于她的改变。大一到大四,她尝试过很多兼职,只是为了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不让家里操心。本科期间,即便工作忙碌,她依旧成绩优异,是每年的奖学金获得者,更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她曾经这样度过她的日常:“冬天赶时间,买了“易拿”的煎饼,在外面匆匆大口吞咽。在寒风呼啸中,与饥饿和时间赛跑”。我想,这是她的艰苦经历,也是她的人生磨砺。

在问及苏瑾未来的人生规划时,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女子,可以同样不必掩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野心,但生活却时常泼我冷水。”苏瑾的话语诚挚,在采访过程中,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对生活热忱、还有些孩子气的她。90后的她,比同龄人优异,就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优秀,还是要时刻保持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回忆起与苏瑾的第一次相遇,我夸赞她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强的文字功底。她只是笑笑,说自己不经夸,要多多批评。不急不躁,冷静理智,这是我对她的认知。采访最后,苏瑾提及预计今年会写一本关于女性主义的长篇小说。

 

苏瑾作品散见于《中国汉诗》《杨柳河诗刊》《文学高地》《青年诗人》等期刊,部分诗歌收录于《新诗馆》《创世纪诗典》《江津文艺》《齐鲁文学》《河南文学》等,著有诗集《我忘记了一些事物的味道》。参选2020.首届《文学高地》女子诗歌奖,获“新锐奖”。代表作:诗歌《一个词语,迅速而沉默地前行》,腾讯网发表;诗集《我忘记了一些事物的味道》;散文《故乡》,搜狐网发表。

 下面是苏瑾对自我创作的一些看法:

 在我看来,“诗意”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性认知的范畴。回看当代诗歌,当实质性内容成为服务现实的迫切需要的时候,诗歌中内蕴的“感知力”在逐渐瓦解。事实上,对于诗歌写作而言,“感知力”是很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人的激情。诗歌是诗人情绪化的产物,当诗人内在的情感冲动被物象摩擦,思维中便会激发出这首诗中每个词语的毛边,构成一首颇具意味的诗。

在现代性经验中,我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在降解,我们陷入了感知事物与感知经验的双重贫乏。我在《我忘记的一些事物》(微型诗16首)中,借助自我对外界的感知,展现了我对事物独特的命名方式和哲学思考。我也在《事物的命名》一文中对自我进行了解构:“我时常处于一个悬空的位置之中,无法说出也无法给事物最后命名。语言总是予人一种虚幻感,作为一个诗者,我所能做的,只能是不停地给事物命名,永无止境。这个过程,对我的灵魂来说,既是抚慰又是折磨,是一种渴望和害怕的混合,一种痛苦和畅快淋漓的并存。”

实际上,“诗意”是一个逐渐生成和变化的过程。它既在作者的艺术创造中,也在读者对作品的阐释之中。也就是说,“诗意”的萌生,需要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在这个意义匮乏的时代,诗歌作为一种追寻个体生活意义的载体,恢复个体审美体验与艺术感知力成了诗人亟需去做的事情。

尽管读者会对同一首诗作出别样的解读,但“诗意”却存在于人们的共通感之中。我的诗不指涉现实,我所试图书写的:是我对事物独特的感知力与想象力。总结我2017到2019年的诗作,我把它们归结到一个集子里,命名为《我忘记了一些事物的味道》。

我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在诗歌表层的抒情之下,是我对生活、对世界、对生命最大限度的热爱和赤诚。我期待自己能在微小的事物中发掘到生活的真谛,发掘到人性中一些隐藏的东西。我赋予我的每一首诗别样的形式,让偶然的词藻构成一首必然的诗。显然,我的诗作并不成熟。但我相信,在时间的熔炉中,我的诗会像大树的年轮一样,在岁月的磨砺中,生长出清晰的脉络。作为90后,我很老派,我认为有思想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我的诗歌诞生于人群之中,也诞生于寂静之中,而我,或游离于诗坛之外。

 

2020年1月,苏瑾参与了由“大连铭泰承思”号召的为疫区捐款活动,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捐款名单》

/苏瑾

 我凝视着捐款名单上自己的名字

在懊悔,捐的不够多——第一次,

数字有了神圣的意义,这些捐款

能拯救生命。

 在病毒肆虐之时,我们都别想跑

把道义,放在心上,受难者都是

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奶同胞,

仅是捐款,或能救一条性命。

 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瑾的拳拳爱国之心,言语平实,感情真挚。

 一些诗歌界的知名诗人对苏瑾的诗寄予厚望:

 

《文学高地》任立:“看到你的诗歌了,嗅了一下,很朴实,有潜力。多读世界诗歌名著,写诗歌是痛苦的,又是脱俗的。诗人最好有两面性。但是太难了。做诗人要像海子那样的超前的思维意识,但是一定要回到世俗的现实生活来。这样就好了。”

《杨柳河诗刊》尤云:“你的诗很好,语言很有穿透力。”“我很欣赏你这种语言和写法,简洁明了,直抵内心,语感上读起来很舒服,耐品。祝越写越好,更上一层楼。”“诗歌再深入一些,是思想和情怀等,可以往思想和情怀的深度上探索一下,结合你的独一无二的情感。”

加拿大多伦多华语诗人高岸:“作品的内容都不错, 语言上可以作些改进, 诗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增加画面感, 令人印象深刻。”

《新诗馆》车邻:“诗歌诞生于人群之中,也诞生于寂静之中,多好的句子呀,也可见到你对诗歌的认识高于很多人!”

 

 《新华访谈网》宋廷义 大连报道   责任编辑 孙树君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