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90后作家张亚:一个被创业“耽误”的青年作者

来源:    作者:李将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29     

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   第十一期

主持人:李  将(《新华访谈网》执行主编、青年作家)  

特约记者:邓铭瑶

采访嘉宾:张  亚(90后作家)

90后作家张亚

他是一个理智果断的人,不论是在创业的抉择中还是在日常琐碎里,总能一针见血地找到“七寸”之位,把混乱如麻的情况处理得井井有条……

他是一个深情细腻的人,不管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沉沦在文字中,深情厚感蕴藏在胸腔里,只待一拳重击,情意汹涌而出……

他是张亚,文学笔名雨落平凡、芒辰、宇文轩宇,一个集作家、导演、摄影师、新媒体讲师、创业达人等多重身份的90后,现为芒辰传媒、南徽文化创始人,“星期八文学社”社长。他曾在《安徽青年报》、《疯狂阅读·青春风》、《海南日报》、《三亚日报》、《散文诗》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文章收录在大学生系列丛书《东方黎明》、《春风吹过90后》等文集和年选中,文章《中国梦·文学梦》获得“海南凤凰杯,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二等奖。

张亚在《中国梦·文学梦》中写到,“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写得就很好,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朗读。到了初中的时候,也就是2004年,我才知道文学这个词汇。是那一年,我真正明白什么是文学,也是那一年,我心里珍藏着一个文学梦。”自此,“我痴迷于文字带来的快乐,就像飞蛾痴迷于光所带给它的温暖与光明一样,痴迷会让一个人变得疯狂,我的疯狂多是来自于文字带给我的心灵触动。”  

上学时,工作后,文学、文字一直渗透在张亚生命里的点点滴滴。在深夜里,万籁俱寂,意兴阑珊时他时常褪去铅华,他喜欢窝在家里的角落里看一本书,写一点文字,来抒怀他心中呼之欲出的情感。用他的文字来说,“坚持不懈的写作,只是为了让我自己安心,可以安心的睡觉,结束一天天的忙碌。”

他擅长抒情类的文字表达,文字细腻,感情真挚,每一篇每一首都藏着不可言传的情愫,这与他黝黑的肤色、敦实的身材形成鲜明的反差比。作为一个“殇系”男作家,张亚的文字时而含蓄,时而深沉,时而张扬……

于青春朦胧的美好感情,他渴望“当我们都老时,如果可以,一样可以为对方擦拭脸上的雨水;一样可以调皮地拍你一下;或者,一样可以两个人手握一把伞,年轻一样说笑。给我一个承诺,给我一个拥抱,今生足矣。”于血浓于水的高尚母爱,他感慨“累了,脖子痛了,腰也酸了,精神却又高涨起来,儿女的学费在脑子里、儿女的玩具也在脑子里,也许是那屋内的雨惊醒了头脑。雨,滴在额头、在胸脯,甚至在大腿上,笑容却依然在脸上。雨水、笑容,一幅人间最美的画。”于崎岖创业路的不舍毅力,他勉励自己“流一滴泪,给过去,也给未来,更是给激情。跟着自己,一路向前,行走。奔跑。停歇。行走。奔跑。是我,是我,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一颗梦想,一颗只属于自己的梦想。”而文学、文字对于张亚来说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蝶,“蝶是那么的痴情,那么的单纯,那么的圣洁,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像我和你,爱如此,心亦如此…… 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那一只蝶,用尽我的一生去爱,爱我的文字,爱属于我的那个关于文字的梦想……”

近日,由国内领先的主流访谈新媒体《新华访谈网》策划的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第十一期即为这位优秀的90后青年作家,《新华访谈网》就文学、生活、创业等方面对其进行采访: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每个作家都有一个与文学结缘的契机,你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爱上文学并持之以恒坚持到现在的?

张  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写作文,老师经常给我鼓励并把我的文章当成范本在班级传阅。真正意义上与文学结缘,是因为我三姑,她是一个乡村里的文学青年,我很喜欢她写的文字,细腻、深沉、直击内心。坚持文学创作到现在,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三姑在经历社会现实的种种却依然坚持默默写作给我的精神力量,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喜欢文学带给我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听说你小时候就很会写作文,当时是有什么秘诀吗?相比较其他作家而言,你少有年少轻狂与叛逆,属于懂事上进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成长经验、感受可以分享?

张  亚:以前写作文基础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阅读,有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而且我心思比较细腻,喜欢观察生活,有很多创作灵感。

少有年少轻狂与叛逆,与我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做“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候也挺痛苦的,小时候不懂事没有在意这些,青春期时才发现它给我带来很多苦楚。很多熟悉我早期作品的读者都会发现,其实我内心是很挣扎很容易胡思乱想的一个人。因为“优秀”,很多你想做的事不能做,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大多时候只能在内心压抑着,甚至在高中时,有一段时间我还得了焦虑及轻度抑郁症。现在回头去想,什么“少有年少轻狂与叛逆”及“懂事上进的‘别人家的孩子’”,于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也不能否定它的“价值”。因为青春期的苦楚,给了我很多的创作灵感,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痛并快乐的成长,给我很多前行的力量,那是我美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你的大学专业是物流专业,当时为什么不学与文学相关的专业呢?后继还可以继续从事与文学相关的专业。

张  亚:我高中时代就是县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在省级及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为什么大学去学物流?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吧,一是我觉得文学与专业无关,无论我学什么专业,文学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不想把它变成一种专业去学习;二是家里的条件不好,当时物流很火热,我想学这个专业后找个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不想让父母再为我操心。也的确如此,大学专业我学的不错,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落下且越来越多,还获得好多个文学奖项。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在你的诗歌当中,“殇”字的出现率很高,诗中仿佛有一个倾诉爱意的意向,这些诗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感情是否是影响创作的重要原因?

张  亚:诗歌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我眼里,诗歌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你可以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用朦胧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学时代,我的创作多是阴郁的、迷茫的,和那时我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从农村考上大学,在落后与先进之间、逃离与想念家乡、渴望自由与现实束缚、渴望金钱与现实束缚,还有感情上爱与被爱,快乐与悲伤之间……太多的矛盾出现,我的诗歌表达也就阴郁了。我觉得那段时光更像是破茧的过程,痛苦,却很快乐。它带来的是苦楚,却让我一次次破茧,逐渐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而快乐的人。乐观一点去讲,那是在打怪升级,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但是当你达到一个制高点时,回头望,你会发现,你的路比很多人更踏实。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你现在创业已经步上正轨,在创业初的那段艰难时期有没有想放弃文学呢?创业经常忙碌,你还在深夜写文字,在工作、生活之余坚持文学对你来说困难吗?

张  亚:任何时候,我都没有想着放弃文学,即使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也会偶尔去创作。其实,我不觉得创业时去文学创作是一种坚持,它更像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文学不是目标也不是商品,于我而言就是一种习惯,习惯在忙碌之余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在文学、文字的陪伴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一步有没有什么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计划呢?

张  亚:最大的收获就是,文学陪我一路成长,一路影响着我,促使我努力成为一个健康快乐上进的人,我觉得它可以陪我一生。

下一步文学创作是有计划的,我准备春节后出一本诗集,这本书是将我从大学到现在(正在创作)的部分诗歌作品汇集出版的。主要表达我作为新生代“闯海者”,这些年从求学、到工作、到创业、到把三亚把海南当成第二家乡的心里路程,去反映这些年我的成长,也侧面反映三亚及海南这些年的变化。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听说你在三亚开了一间书屋(南徽书屋),当初是什么初衷去创办这间书屋的呢?很多人都说三亚(乃至海南)是片文化沙漠,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  亚:开书屋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梦想着有一天创业挣到钱了,我就可以开一间书屋,在里面看书、创作,这点我做到了。

三亚(乃至海南)其实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它的历史文化薄弱了一些。我觉得三亚(乃至海南)缺乏一些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的人,且缺少一些政府的支持。大家都知道三亚(乃至海南)的发展重点基本都放在旅游业,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是很大,在考虑面包与精神生活层面,很多人选择面包,大家看到的文化氛围薄弱是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它原有层面的。

开书屋的同时,我也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最近在推出“南徽文化IP口袋计划”,以海南地域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为文学创作基础,创作故事为IP,打造海南地域文化作品、语言文化作品,做一个以海南文化为基础的IP创作供应商。具体切入点有:海南各地方言,天涯海角,儋州苏轼文化遗址,古盐田,文昌孔庙,黎族、苗族古寨等。

新华访谈网(邓铭瑶):在《我的“极品”老妈》文中,“妈妈的眼泪有亏欠,老妈的眼泪也是一剂良药,至少治好了我的心结病。”从你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是不是跟你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你有没有认为是在你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人。

张  亚:因为小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到初中开始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我和弟弟跟着奶奶生活,所以从小养成了独立要强的性格。虽然在农村,但是我一个大家族都是相处融洽氛围很好的那种,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实我的性格是越来越开朗的,遇到多么不好的时,我挂在嘴边最多的是“只要死不了,没什么大不了”。

三姑和妈妈是影响我比较多的人,贯穿着我每一个成长时期。其实,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些深深影响到我的人,给我成长成熟的力量。他们在我明年出的诗集、散文集里,基本都会被提到,大家如果想了解,可以多多关注我的作品。

编者按: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当悲伤能开出鲜花,当少年长成大人模样,一定是你在泥泞的路上没放弃奔跑。张亚虽出生于农村家庭,还是一个“留守儿童”,但他把童年的任性和少年的叛逆都压抑在心间,流淌在笔尖的点点滴滴已成为他成长的轨迹。

在《蝴蝶飞不过沧海》里,他写道“滑落不代表放弃,只是给无力一种释放的方式。累了,倦了,就让我去放纵一下吧,去低落,去颓废。就一会儿,一会就好,一会我还是我。”青春的蜕变给了张亚更多的创作灵感,在诗歌、散文和小说里痛并快乐着。

文学创作是张亚生活的养料,创业时期的迷茫、大学时的想家、中学时的压抑,文学、文字陪伴的日子都给了他莫大的动力,一路向前闯。现在来看,那都是张亚最美好人生中的一部分。他爱文学很真诚,他每一次的真诚创作都将值得期待。

 

关于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

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由国内领先的主流访谈新媒体《新华访谈网》(www.fangtanpeople.com)独家策划推出,旨在推介中国90后作家新生力量,宣传90后作家及其作品,通过图文+电台+网络全媒体(包含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等众多国内知名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全网推广,预计每期90后作家曝光量可达10万人。如要参加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全国各地90后作家可推荐或自荐,报名方式:QQ:3185251323,手机/微信 183 6077 4478。(报名注明:中国90后作家专访系列)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