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好文学的缘故,三年前,与淮安本土几位作家成立了一个文学组织,会员有60多人。为了方便交流,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任群主。
今年八月中旬的时候,淮安作家王往在河南举办的“第三届华语中短篇小说笔会”上,作了关于小说创作的讲座,会后,王往将他创作经验整理出来,及时与我们分享。王往是淮安市文学艺术院的专业作家,他年少成名,创作不辍,发表中短篇小说120余部,出版诗集两部,获得各类奖项十余次,具有相当的实力和知名度。其时,我正在构思一篇短篇小说,但怎么写?写什么才有价值?或者说,对于首次尝试小说写作的我来说,怎样才能写得像小说那么回事?一时没有把握。当在王往微信上看到其小说创作73条经验时,比如“文学不是用来泄愤,小说的目的是打动人,是为了美。写小说要有情怀,从狭隘的思想格局中走出来。”“要打败‘自己不会写,生活阅历不够’这些心理的魔咒,才能提高。关键是要找到学习方法。”“文学不是为了讽刺某个人,丑化某个人,把某个人打倒,虽然有的人专门做这个事情,但是成不了作家” ……顿感茅塞顿开,如获至宝,赶紧复制下来学习。在学习之余,我想到,这么好的经验,要是有更多人分享该多好?为此,我想到了微信群里的文友,如果组织大家一起面对面分享下王往文学的创作经验,助力大家文学创作的提高,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在未征得王往先生同意的情况下,我便倡议感兴趣的文友可以一起搞个活动,请王往先生为我们讲个课。具体用休息日一个上午时间听讲座,中午一起聚餐联谊,费用AA制。没想到,我的想法,得到文友们积极响应,不一刻就有10多位报名参加,其中还有县区涟水等地。多位文友因工作和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向我请假,并深感抱憾,其对文学的拳拳之情和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待人员和时间确定后,我这才向王往先生“先斩后奏“,禀明情况,王往虽深感意外,但当即答应,表示“无条件服从指挥”。
时间离活动日还有几天,我便开始做准备。我想,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很有意义,要尽可能选一个好的地方举办。我看好市区闸口附近一家文化单位,那里古色古香,风景优美,有专门会议室,在那里搞讲座应该是“相得益彰“的,但当我冒着酷暑登门去见该单位领导,一听说搞文学活动用会议室,该领导仅用两个字“收费“一下子将我“噎”了回来。随后,又问了一家商业单位,也是这两个字,且数字不小,同样放弃。这次活动,规模不大,又是AA制,端不能将文友们费用花在”形式主义“上,那就有违了活动的初衷。当然,这次又是文人们的活动,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点。如何才能“不负如来不负卿”呢?我开车在市区四处转悠,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最终给我找到了开发区小康城里一家外观是森林瀑布,里面是小桥流水的具有南方烟雨气息的酒店,文艺范十足,且有多个大包间,装潢新潮又大气,在里面搞小型活动恰到好处。我对店长提出周日将在该店“拙政园“大包间里用午餐,但早上9时开始要在这里搞活动。店长表示搞活动要适当收点空调电费,我说可以,你收,我下次不一定来,如果不收,以后我们活动就在这里搞。店长说了声“惭愧”,赶忙摆手表示不收了。
事无巨细,接下来再做个条幅,请王往先生讲课,拉个条幅以示尊重和隆重是必要的,而参加的文友每位也都设立名牌。于是,做名牌、准备材料袋以及纸笔等等一应办到,和搞大型活动并无二致,一样待遇。
活动当天,王往先生第一个提前到达了现场,作家李利军、李操、诗人张兆华、阿朱、青禾子、散文作家王忠、文学新秀方野随后赶到,涟水女作家郑志玲为了不迟到,早上5点就起床往市区赶来。当10多人齐聚“拙政园”,看到活动现场,宽大豪华的空间、“王往文学讲座”的大红条幅、参加者精美的名牌、记录工具以及茶水果蔬等,均连称“高规格”。我说,这些只是简单形式,容易办到,真正高规格的是王往先生的讲座。
在各自自我介绍以后,讲座正式开始。为了当天活动,王往精心准备了数千言讲话大纲,他一方面从宏观上对部分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和,另一方面,则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意象、语言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王往对自己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毫无保留的“释放”深受各位作家欢迎。现场没有人插话,大家都在认真听讲,不停的记录,忘记了喝水,忘记了吃水果,对文学的虔诚程度令人感动。讲座原本预定11时结束,结果讲到12时饭店服务员催着上菜了还是意犹未尽。
郑志玲在活动结束后说:“今天真是听了一次最温馨的讲座,谢谢组织者的精心安排。而王往老师的精彩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语言方面的论述,对照自己之前的作品,语言真是看都不敢看,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消化’王老师关于语言方面的讲课内容,力争在作品语言上上一个新台阶。”以关注社会现实、集中于农村题材创作的王忠也表示:“今天第一次面对面听讲座收获特别大,的确是眼界大开,王往老师不愧是名家,他的创作经验太宝贵了,对我今后创作有很大指导性,希望今后群主能够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已出书多部并为省作协会员的李利军、李操以及张兆华、阿朱等文友都表示收获多多,机会难得。
这是公元2018年初秋的一个普通日子,淮安一帮文学爱好者搞的一次活动。他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里,留着一个空间,坚持地守望着文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