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红
“夜经济”不是个新生事物,古已有之,但“夜经济”一词历史并不长。这一经济学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之际起,就有着鲜明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等导向。如今,它更成为衡量城市繁荣、生活舒适度、安全度与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夜经济”在我国许多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失败的也不少,其失败原因是存在脱离实际的盲动现象,对“夜经济”的规划、发展、管理等方面不够科学和规范。发展“夜经济”,应坚持以当地民众和游客需求为核心,创新培育符合当地特色的个性化的“夜经济”,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切实增加当地民众和游客的获得感、自豪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立足城市特色,培育个性化的“夜经济”。“夜经济”是一种社会自然形成的生活现象,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都市生活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与文化相交融的现象,是人们经历了白天繁忙的工作后,迫切需要在夜晚“蓄电”,给疲惫的身心“充电”的休闲生活;对于旅游者而言,“夜经济”是其丰富旅游活动,了解所到城市的“人间烟火”的异地生活体验。它直观地表现着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映射着城市的文化与活力,以其时尚、轻松的特色成为当今都市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并由此推动着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的“夜经济”没有自己城市的个性,没有因地制宜地培育好属于自己特色的“夜经济”,同质化现象较重,不能需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致使“夜经济”不火。各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经济、地域、气候等差异,挖掘自己的城市精神文化内核,提炼人、文、地、景、产五个方面,注重其经济与文化内涵的培养,培育个性化的夜经济,形成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如东京的夜兴于“食”,巴黎夜兴于“赏”,澳门的夜兴于“娱”,香港和雅加达的夜兴于购。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夜经济”集聚区。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夜经济”虽然能更好为当前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但不是说想发展就能发展好的,它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市场活力、人口流动量、年轻人多少、老龄化程度、居民收入、居民的闲暇时间多少、居民消费习惯、城市功能完善程度等因素,尤其是年轻人多少。所以各城市发展“夜经济”,要充分了解、认清自己,找准区域市场空隙。加强科学谋划、系统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自己的“夜经济”集聚区,差异化打造,创新发展。切不可盲目造搬模仿,不可追时髦,乱化钱。规划时要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自己资源特色和科技创新,聚焦亮点,突显魅力,形成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引领。立足于自己现有的商业圈和文化圈,创新培育自己的“夜经济”集聚区。以文化引领,构筑底蕴;以科技创新,支撑项目建设;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确定“夜经济”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凸显城市个性的“夜经济”产品,形成吸引力。以当地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和城市空间为依托,开展业态创新、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培育多元化文化休闲娱乐业态,如沉浸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互动。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体验场景,做夜赏、夜游、夜宴、夜娱、夜购、夜宿、夜健、夜学等系列产品创新开发,让市民和游客饱眼福、饱口福耳福等,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另外,需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的夜产品业态,实现产业的品牌化、集群化和空间的集聚化发展,打造好自己的夜产品。做好示范引导和品牌带动,逐步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科技化、体验化、艺术化等融合的“夜经济”,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三、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实现精治、共治、法治。“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考验着城市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公共服务、人性化程度等, 关联市民的生活质量。地方政府应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实现精治,创造舒适、便利、安全的“夜经济”发展环境。一、需要完善政策环境,研究出台促进“夜经济”发展、繁荣、促消费等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二、需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提升安全、治安、交通、环保、卫生、秩序、噪音等综合管理能力;三、加大投入,改善电力、自来水、交通、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四、鼓励各企业创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五、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吸引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夜经济”的发展涉及政府及其部门、投资运营企业、游客、当地居民等多元主体统筹协调推进,尤其是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围,才能健康可持续运行,实现共治。一、鼓励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民智,并着力提升全民的素质和文明素养;二、充分尊重各参与者的利益诉求;三、发挥各行业协会对行业运营主体的自律和监督作用,维护社会秩序、诚信经营和保护好环境、设施等;四、需要市民和各社会团体创新民俗非遗文化、市井文化和地摊文化,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形象,提升品位和质量,形成地方特色(这是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的,有最真切、最道地、最醇厚的生活化体验,是旅游者乐意追逐的)。培育“夜经济”更应重视法治,依法监管与引导,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夜经济”良性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更好的保障,激发更大的活力。
四、丰富内容,营造氛围,打造多样化的“夜经济”消费空间。年轻,自由,多样化是“夜经济”的标签,“夜经济”的内容要不断创新丰富,不断推出新内容,包括:餐饮新内容、购物新内容、娱乐活动新内容等。而且,要按照打造四季夜间消费推出不同的新内容。夜间消费新内容要不断给市民和旅游者提供来和再来的理由,还要给市民和旅游者不断消费的理由。如夜购的新内容要不断推出市民和旅游者喜爱的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化妆品、服装、手饰、鞋帽、箱包、食品等生活消费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增加新业态,丰富内容。搞火“夜经济”必须要营造氛围,满足市民和游客的赏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才能更吸引人。如上海外滩夜间所表现出的大都市十里洋场的浓郁氛围、广州珠江夜游所展现出的美丽风情、成都锦里夜市所呈现出的巴蜀文化等等。
五、因势利导,强化宣传,积极培育消费意识。现在有的城市的人民还没有夜间消费的习惯,还没有走进夜色,享受夜生活。有的城市还不是旅游目的地,游客较少,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流。个人认为需要做好这几方面。一、依靠自身文化和特色,打造品牌,打磨过硬IP产品,创意优质内容,创造全新的营销场景;二、整合营销策略,进行精细化营销;三、优质传播渠道助力营销效果;四、要把握好营销尺度,积极营销,不能哗众取宠;五、需足消费需求,培育好打动消费者的消费内容和优质服务。
一个城市培育自己的个性化“夜经济” 任重道远,需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当着面子工程来做,搞小圈子里的自我欣赏和相互吹捧,需考虑公序良俗和受众感受;切忌三分钟热点,开了头,中间没追踪,没改善,或者开头红红火火,中间悄无声息,最终销声匿迹。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民造福,发挥民智,共同培育,成就城市新地标。作为淮安区人,个人建议将河下古镇、万丰小吃城、萧湖、古运河、河下古镇、金地广场、万达广场等整体规划逐步培育成淮安区有特色的夜经济集聚区,提升淮安区的城市活力。
编辑 彭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