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亦横,原名李慧鹏。男,87年生,河南省新密市人,暂居北京。201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1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与改造,如:横店摩尔城的概念设计,中阳商业综合体,北京小营悦茂的招商中心设计,等等;展览展示设计,如:詹天佑祖居纪念馆的布展设计,国立英士大学校址陈列布展工程概念设计等;北京各中小学校的美化工程,深圳城市建筑工程的望京办公室的图纸设计等,南法信二六街区精装工程的深化与设计等;其中,与同事一起完成的张家港市基督教堂建筑方案设计曾荣获当年招标的三等奖。
写作的初衷
虽然已经离开了学校六七年,但李亦横的心里仍存着一个梦想——创造一个讲述中国复兴梦的动画。
从大学二年级时起,李亦横正式开始文学创作。而创作的想法在高中就已经萌芽,只是因为准备高考的课业以及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足,一直不敢去写。直至大学,充足的时间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中外小说、戏剧、歌剧等。古典小说中的诗词、语言、故事的设定等无不体现中国文人对文字的独特设计,而小时候陪着爷爷去煤场看戏,对戏剧留存的印象使我在大学的一二年级也查阅了不少的戏剧作品,如: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哈姆雷特的《莎士比亚》等。于是,他试着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泥里蚯》,讲述一条蚯蚓不听父母的话,突然来到了热辣的地面上,遇到的一系列突发的冲突。现在回想,这个故事的构思就如同是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他,多少有些迷茫无助惊恐,不过故事的人物相对单一,情节的处理主要是以心理活动来表达蚯蚓对新世界的恐惧与无奈,也算是对自己不善交际的另一种表达吧!
大四的头年儿,因为与父亲争吵,李亦横只身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北京。由于大学偏心对文学的学习、思考,毕业后的设计基本功不扎实,应聘的面试电话总是遥遥无期。那一刻,他心里凉凉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不安。这时,他得到了在北京上学的高中好友的帮助,好友介绍他去了一家做建筑设计的咨询公司。刚工作的头几个月,自己就如同作品《泥里蚯》的男主角,心神有些迷乱,想到自己每周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办公室,心里就有些说不出来的恐惧——对生活方向的不安,对未来计划的茫然,对写作能否坚持下去的恐惧。不过,因为有众多同事的帮助与指导,他对建筑设计很快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这个对后来的《叠城快事》系列的创作有了一个奇妙的启发,关于建筑、人的思考,关于家乡的表述,关于中国几代人对日侵华的抵抗如何在动物、昆虫的身上发生转化,以此来向世界诉说中国的十四年艰苦抗战路,等等。
书名的来历
《叠城快事》这个书名是07年才确定下来的,是我来北京工作,亲身体会到社会的大变化对身边人的不断冲击——住所的不断更换、同事的频繁转身离去、守不住北京的梦想而不得不回家立业,等等。这些城市的大变革像是百年前的大潮流,感同身受,即:蟪蛄不知春秋般的快,像大多数昆虫的前生,他们可能要在地下成熟一年甚至十几年,也是中国人走向复兴的力量源泉。
创作的类型
李亦横目前以小说、剧本为主。以小品诗做为引子或是情感的铺垫,环境作为情节的转换,组成一个短小精致的诗剧,如:《叠城快事:使徒的召唤》、《叠城快事:城市之光》、《叠城快事:大导》、;或是以小说的形式,如:《叠城快事:山那边》,《叠城快事:风来了》,它是叠城快事的开篇,讲述的是蝉的意识初期发生的“童趣”。
《叠城快事》创作的背景思考:近代建筑对中国的时代变迁的演变。
《鹿儿城进行曲》通过串联世界各个大事件的节点来讲述新中国外交的艰辛、变化!
《叠城快事:蝉》讲述的是蝉对受帝国殖民意识灌输的杉田信的反抗,通过唤醒蝉的自我意识、借力打力的手段痛击敌人、渡赤水的四进四出打乱兄弟间的争斗、扣押蒲牢雷迫使其做出痛击杉田信的全面反抗、进城后的私欲让杉田信逃脱被惩罚的命运等,等等,勾勒出一种蝉的虚弱无奈、坚强不屈。
《叠城快事:山那边》:讲述孩子与大人的联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间接写清朝以来的大人物是如何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
《叠城快事:使徒的召唤》与《叠城快事:大导》写的是杉田信逃离了人的控制,又是如何用人的殖民方式在蝉生活的庄园激发出更大的动荡。
《叠城快事:城市之光》:讲述的是进入一个新环境,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回忆、思念、脱离、继续,等等。
电视、电影对自己的影响
小时候看过完整的电视是西游记,最喜欢看、看的最多的是射雕英雄传、白蛇传,及其他的武侠电影,小时候总觉得剧中的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你总是不能亲近、接触,等长大了对文学、文字有了更多的接触,才知道每个角色的背后是一位作者辛苦构建乌托邦世界的另类精神寄托——家国破碎的痛心、家园遭难的四处奔走、他乡月下的忧思、朋友不能相见的留念、亲人分割两界的无奈、师生之间相互拆台的悲哀,等等。这也是我创作《叠城快事》系列的原因,通过自己的创作能赋予“蝉”一个新的含义——既是代表普通老百姓,更是一种智慧,而不仅仅是古代文人心中的“高洁”、“不幸”。
由大学时期专注的小说创作到后来的以剧本的形式写作。原因:我创作的过程中喜欢把前面不满意的拿出来重新修改,而大学正好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而毕业后,因工作关系,写作的时间比较散碎,且常被工作上的琐事搅扰,因为大学时对剧本有所了解,且自己改编过《连城诀》的小说(仅在自己的博客上),而剧本只需充足的时间准备,间隔性的创作更有利于深入地琢磨写作的内在关系,而不至于出现先后矛盾,所以就一直坚持这样来创作。
唯一的心愿
父亲生病多年,家里一直由母亲操持,而自己又身在北京,不能替母亲分忧。
希望写作能让家里人不觉得自己是在不务正业。母亲对于文学能给家里、给自己能带来什么,她一直没有过问过,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没有结婚,及以后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他们给国家经济的早期积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新一代的人应该思考用什么方式去创造当代中国的奇迹,而不是停留在固有的文化高峰中沉沦,执着于一个弹丸之地创造的经济文化,因为中国汲取营养的中心在西边,创造历史的奇迹在西边,如:佛教文化、丝路文化、番茄黄瓜等饮食文化、马匹等战争文化、胡床等现代意义的家具文化,等等。写作需要坚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毕业了五六年,自己参与设计有商业空间、室内家装、展览展示,也曾做过两年多的精装深化与现场管理,等等,希望以后能做出更多好的设计。
梦 想
生活不止有孙悟空,希望能得到周星驰的赏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作品《鹿儿城进行曲》、《叠城快事:蝉》,邀请自己与他一起讲述一个由弱变强的中国未完成的梦——复兴梦。再者,他还想通过创作不同的动物角色打造属于中国版的动物世界。
未来,他希望有一间自己的创意设计咨询公司。做良心设计,提供好的服务。
最后附一首李亦横的自作诗——《世纪之钟》
丁酉述记十九大
春雷一声惊梦回,明珠与夜争光辉。
夜前路骨无人问,月明几多立天安。
南人非分思前路,岂教中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