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面相——田跃民雕塑展”在锦都艺术中心圆满开幕

来源:    作者:迈锡尼画廊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0     

2019年5月12日下午,《民国面相——田跃民雕塑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在开幕前举行了此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本次展览由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评论家荣剑先生策划,并由荣剑先生主持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众多史学专家艺术家和文艺批评家参会。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田跃民先生为此次主题展览精心创作的50件民国人物雕像作品,希望通过雕塑民国时期的人物群像,来描绘这一历史时期的国民精神气质。参会学者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读出令人神往或令当代人惭愧的民国往事。

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学者有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先生,艺术批评家邓平祥先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教授雷颐先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卫方先生,艺术批评家杨卫先生,观念艺术家高氏兄弟,学者、政论家马立诚先生,艺术批评家帅好先生,北京鲁迅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冯冰先生,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教师、副系主任何可可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国胜先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员陈浩武先生,诗人、学者、批评家叶匡政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新光先生,中国美协会员、资深美术编辑刘军先生等。

策展人荣剑先生首先介绍了到场的各位学者们,并对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做了介绍。策划本次展览创作的想法来自于荣剑先生2014年访学日本,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政治制度转型的过程中,许多精英人物的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发了很深的感触。艺术家田跃民先生在近几年不断进行头像雕塑创作,写实主义在还原历史人物的时候,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寻找展览的方式,探讨关于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荣剑先生和张鸣先生基于民国的史学观,最终选择了展览中的这50个人物名单,通过艺术的展览手段,试图整体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张鸣先生为本次展览撰写了评论文章,并对每个人物给出了十分精彩的评价,他在研讨会上谈到选择这50个人物的原因,思考并探讨了民国消亡的各种原因。尽管内忧外患,晚清民国依然是中国历史上很辉煌的一个时期,思想的解放,创造力的提升,为文化人带来了无限曙光。碍于条件,我们所能耳熟能详的近代人物,他们留下的艺术照是不多的,站在田跃民先生的雕像面前,你可以透视到他们复杂的内心,感受到活人一般的脉动。

杨卫先生从美术的角度,首先肯定了以写实主义的雕塑作为本次展览的表现手法是十分精准到位的,展览所表现出今天人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状态、对民国历史的一种重塑和再造是十分有意义的。杨卫先生还提出,本次展览在表达语言上仍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希望能够通过丰富雕塑语言来丰富民国的精神特质,强化人物的特征,期待未来有全景式的作品出现,使展览变的有更有层次和张力。

雷颐先生谈到艺术家田跃民先生是以画马出名的,足见其功力不凡,今天看到这50位民国人物的面相以群像的方式展现在面前的时候,无不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的震撼。雕塑以立体的方式,成为最常见、最有力的“历史形式”。此刻,“观看”比“阅读”更有感染力,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民国历史被高度政治化,艺术也长期被规训,形成了对“两级”的固定表现模式。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人们开始更冷静、客观、从容地看待和面对那一段历史。在历史的重新审视中,人们发现“现代”的种子在晚清开始传入中国,初露小芽,而民国则是其重要的生长期。由此开始出现了“民国热”,开始了对民国的“想象”。

艺术家田跃民以平视的眼光,以自己的方式,冷静客观地一刀一刀精细刻画出这五十位民国人物。民国人物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政治力量长期进行生死搏斗,而在我们的“民国面相”中,曾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对手却被置于同一场景,出人意料地形成了一种效果奇特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的展开,也使这个展览、也使历史本身具有了开放性,给人一种对历史进行再思考的启迪,为人打开了一种对历史进行再想象的方式。

邓平祥先生看了展览后谈到,对于生于民国,长在共和国的自己,对于这些民国人像有很多的感叹。第一点,人像所表现出的“相由心生”,民国时期的传统文化培育了国人关于人性的关怀,其中关于修身的教育,表现在人的面相上,就是充满了文化和道德的人格。反观现在的文化人,文化程度特别高,但是脸上却缺少正气缺少文气,缺少内在的传统修养,这是需要我们总结和反思的。展览现场五十个雕塑人像倾注了艺术家田跃民先生大量的心血,每个人像都有所依据,非常精彩。第二点,邓平祥先生还表达了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艺术家的敬意,应当坚守历史发展中的传统文化。

栗宪庭先生谈到自己的感受,他觉得这个展览并不是一个现实主义展览,是荣剑、张鸣、田跃民三个人共同的一个作品,是一个观念艺术展,从而引发了在场嘉宾们对于现实主义的探讨和研究。因为历史资料的稀缺,想要真正把“民国面相”展览中这些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所准确展现出来,对艺术家有非常高的要求。

贺卫方先生为本次展览撰写了以胡适面相为主题内容的评论文章,并在研讨会上和在场嘉宾分享胡适关于面相的故事。在中国做雕像艺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是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差距过大,二是中国人的五官过于平面且人的表情过于压抑呆板,不够生动。田跃民的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雕像的气质特别的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尤其是其中的王国维,陈寅恪,袁世凯等人物,非常的传神。如雕塑作品所展现,民国时期最可贵的一点便是人们都是怀着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去追求共和,以及在那个时期种种自由的体制和氛围、优良的教育体制。但在两千年的专制历史上想要共和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不断的探寻和努力。

马立诚先生首先谈到雕塑是所有艺术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艺术,至今为止都是各个国家艺术的源头。雕塑家在材料里注入了灵魂,健美的向上的精神。今天艺术家田跃民先生也是站在历史和未来的节点上,来考虑和设计这个五十人的形象。这些人物所昭示的未来,也都体现在他们的著作思想之中。民国是一个狂飙突进、才华喷涌的时代,尽管物质生活很匮乏。每一个雕塑细微的部分都应该和整体的总概念相互结合起来,而总概念有些许欠缺,雕塑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表达还可以再充实饱满一些。其中梁漱溟先生的雕塑就显的和我们特别亲近,我们寄希望于雕塑家,未来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帅好先生评价通过此次民国面相的雕塑展览,唤起我们对民国的记忆,对现实的感知,是非常有勇气、非常值得鼓励的。民国面相展,就是重返“中国的经典”。2018年五月以后我花费较长时间,去了纽约、巴黎、伦敦、柏林、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一流美术馆、艺术馆和画廊。例如,在以当代艺术为主的一流艺术馆同时看到四个展览,其中面对社会问题的展览占2/3,还必有一个是以反思历史为主的,而针对历史问题,大部分是人类试图恢复天性中某种愿望和正义的记忆。如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目前在举行的德国魏玛时期艺术展,旨在用艺术揭示为何德国人没有办法阻止纳粹势力登台。以现代主义或古典艺术收藏为主的国家级展馆,如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巴黎奥赛博物馆、柏林国家画廊、英国国家美术馆、东京国立美术馆等,都在做重返系列的展览,如重返希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今天看到这个展览,能和历史人物进行交流,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高氏兄弟谈到“民国面相”这个题目很好,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作品至少体现了北洋、中共、孙蒋一脉这三种面相。知识界这些年对民国的反思,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田跃民先生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这段历史的一种思考。抛开雕塑的表象,我们最终谈的是这个时代最根本的精神,最根本的制度模式,没有制度的推进,不可能产生这种文化的氛围。民国历史尽管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通过这段历史,反思对当下的一种判断。

叶匡政先生谈到,“民国展览”成了“闭门研讨”,我们来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时间节点,更让我们意识到民国的可贵。在国本未立的时候,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还是诗人、法学家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无效的。我们不断回顾民国历史,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认识到人格之美才是历史之美的来源。今天这个展览是一种新的历史书写的文本,通过这个展览,希望更多的带有公共性质的话语和思考,例如“与我们相关的是什么,民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此类话题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去。

贾新光先生是艺术家田跃民的同学,对田跃民先生十分熟悉和了解,认为他是一个十分豪气的人。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关键看发展和创新。本次展览十分和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如此大量的创作,其中不乏许多精彩之作。在此基础之上,各位学者对展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这非常好非常难得。

最后艺术家田跃民先生对到场的嘉宾们表达了感谢,并对本次展览发表了总结感言。田跃民先生从他个人的学生时代的经历谈到对本次展览的准备,其中因为民国人物照片的稀缺,所以只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去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民国年代特有的感觉,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们的点评。

田跃民简介:

田跃民,中国著名雕塑家、画家,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九骏》设计者,北京展览馆正门雕塑制作者,北京电影制片厂厂标制作者,北京世界公园80% 雕塑制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商人》创作了中国历代16位著名商人雕塑,为二十位诺贝尔获奖者创作个人肖像,作品曾多次在美国、日本、泰国、蒙古、秘鲁、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等国展出;被誉为当今天下塑马“第一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上海迈锡尼艺术品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田跃民先生1958年出生于山东,北京人,1978年-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大油画系,1982年-1986年任职于中国石油大学,1986年-1995年任职于国家博物馆美工部,1995年至今职业艺术家。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