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与我同醉

来源:    作者:顾见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7     

——浅谈书法是最美妙的艺术

作者:顾见君

玄秘炉炼就筋钢骨铁,兰亭下顿生风清月白。

余自幼时三岁“会”写字以来,及至后来带领我的团队26年来一直耕耘在书法教育教学一线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着并传递着铁画银钩之美,龙跃天门之美,绞转飘逸之美,泱泱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书法 与我同醉

 

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我赞成梁启超先生的观点。书法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是书家特定的个性情感的折射。东汉蔡邕《笔论》:书者,欲书先散怀抱,任意姿情,然后书之。这正反映出作者真实的心理活动,运笔的徐疾、墨色的枯润、线条的长短都蕴涵着情绪所控制的分寸。正如明代祝枝山所言: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平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和而字丽。在书法作品所构成的独特意象之中,溶入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质,洋溢着作者内在的情感意念。那些气韵弥漫点划,正是书家心灵律动、情感流露的轨迹。

颜真卿临书《祭侄文稿》时,深受当年斗争的激励,既怀同仇敌忾的义愤,又感颜氏家族“父陷子亡,巢倾卵覆”的悲痛、哀思,怒气郁勃,齐注笔下,笔随情运,墨随情洒,一气呵成,毫不拘谨地通过精湛的书艺充分发挥出来。运笔果断畅达、锋毫变换自然,遒劲的骨力、大量的渴笔,刚柔相济的线条、随手涂改的笔迹,都体现了作者行文时的激烈胸怀、悲愤心绪和急切欲书的情状,使书法形象更加显得豪迈、壮烈。

再如王羲之写《乐毅》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齐,《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同出右军之手,但不同的作品都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或忧郁、或畅快、或怙逸、或奔放、或兴奋、或悲哀。这都是特定的文章内容和内在的精神情操所决定的,而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

书法 与我同醉

 

余自钟情于写字到瞻仰书法殿堂之门,其间四十余年,曲直漫长,一路陶醉——她有音乐的起止、长短、轻重、强弱、刚柔等节奏感,有舞蹈的缓急、收放、转停等姿态美,有绘画的方圆、粗细、燥润等线条变化以及各种构图布局,还涉及到数学的比例分割、物理的力学原理……可以说溶各种文化于一炉。另外,书法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渗入书写者一定的情思、气质、个性审美趣味和客观事物的观点,所以便有了刚正浑朴的美、轻灵飘逸的美、悲愤的美、旷达的美,一块块残缺的古碑:亦或俊秀生动,亦或端庄整严,亦或丰腴壮阔,亦或骨力雄健,亦或雷霆万钧,亦或高山流水、舞鹤游云……

真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字势》有云:“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阿那,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草书之美,是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崔瑗《草书势》有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

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且见蔡邕《篆势》: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

书法 与我同醉

 

中国的诗、书、画等艺术,发展到唐代以后,逐渐从理的探讨到自觉的艺术风格的追求,使艺术来了次大的飞跃。书法,从尚法到尚意,直到尚韵,是自然的发展。至于对韵的追求,虽然从六朝至唐宋作了大量的理论上的探索,但究竟什么是“韵”,却至今没人能下个确切的定义。因为“韵”是一种艺术的审美标准,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艺术效果,空灵得如镜中之月、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韵”的本身就是神秘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五代时荆浩说过:韵者隐迹之形,备遗不俗。在无画的虚处,令人体味不尽,灵气在笔墨未到的虚处,更令人遐想不尽。“虚”把想象的境界引向深邃,只有虚才使想象插上翅膀,只有虚才使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也只有虚才能使人咀嚼那种神秘的言不尽的韵味,韵致。书法的虚,就黑白的对比而言,是指布局的空白;就实中之虚而言,又是指用笔上的虚锋和不着力之处。同时还包括萧散、天真、简淡、生拙的风格追求。因此增加书法的韵味之美,首先要着眼于空白的变化。

杨凝式的字源从欧阳询、颜真卿入手而加以纵逸。他的《韭花帖》用笔出于颜而入与王,写得超脱含蓄。清人曾协均评道:山谷题杨少师书云‘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却到乌丝栏。’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过论也。其实杨凝式的秘密就是在空白处下了功夫,拉大字距和行的空白,字中的空白也拉大,给人以疏朗的感觉,引起人们新的意想,韵味就此空白出生出。他的行草书《夏热帖》、《神仙起居帖》也写得错落有致、斜正参差,排行如横风斜雨,行间之空白则如雨后百种泉水勃发争流。凭着参差、斜正及多变的空白,杨凝式的字于天真烂漫处见出神韵。

毕加索曾经对张大千说:“在欧美,我看不到艺术,在中国,才有真正的艺术。毕加索说,假如我生长在中国,我将成为一个书法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

而美作为一个社会的概念,和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内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淳醴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孙过庭的议论是针对当时的所谓“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的说法而发的。我们很难说谁比谁更好,所谓“古质而今妍”的“古”,指汉魏六朝时期,其时风行质朴古厚的书风,这有当时时代的背景,后来这种书风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孙过庭生活的初唐时期,以追求妍媚精致、工巧细腻为时尚的书风逐渐占了上风。其实在我看来,燕瘦环肥,各擅其妙。先秦甲骨文笔画瘦硬挺拔、结体错综变化、章法错落疏朗;东周石鼓文用笔雄强浑厚、朴茂自然、圆劲挺拔;汉隶线条骨力苍劲、笔法波折飞动;魏碑结体谨严、笔资厚重、沉稳大方、雄劲挺拔;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划若铁石、字若飞动,结体稳定凝重,飘逸舒展;“瘦金书”瘦硬细挺、别具一格;颠张狂素……现代是历史的继续,从书法艺术的发展来看,同样有继承传统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关系问题。自清代中后期以来,书法进入一个复兴时期,康有为主张书法创作从汉魏石刻古朴书风中汲取营养,力倡古朴雄强之书风,其书作纵肆不羁、骨力洞达,充满阳刚之美。不过当今时代是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很难用一种统一不变的书风去衡量所有书家。至于谁能在书法发展史上给后人留下深远的影响,那要看谁能真正扪准时代的脉搏了。

书法这从远古走来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巨人,数代先辈已为她闪烁无数智慧之花。我这片言只语,只代表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无上崇拜!

编辑:彭稞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