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共迎端午佳节——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中国资讯网    作者:罗芳 孙利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07     

听风入夏,端午将至。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6月5日18:30,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党支部于高一教学楼一楼会议室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共迎端午佳节”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活动,共迎端午佳节。

3.jpg

活动伊始,党办副主任张少芸同志向大家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中所说:“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jpg

接着,张少芸分享了端午节的活动。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放纸鸢、拴五色丝线、吃粽子等活动展现出端午节的民俗文化魅力。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粽,即“粽籺”,俗称粽子,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最后,张少芸指出,端午节最突出、影响最久远的精神品质,就是爱国奉献。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既博闻多才,又一心为国。为了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屈原辅佐楚怀王对内举贤任能、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富国强兵。另外,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插钗头彩符,争先恐后观看赛龙舟。富有激情的龙舟竞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希望每位同志都能学习屈原的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图片6.jpg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党员教师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党员教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坚定了党员教师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党员教师们将以此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立志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罗 芳  孙 利)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