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选择在盱眙县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如今在这个季节交替的特殊时点回首几年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当时看起来很自然的选择,有它不平凡的意义,让我更加坚定走这条路的初心和决心。
身体力行,做好德育。作为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兼带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这对我是不小的挑战。一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和自觉性相对于高年级的来说还比较差,没有过多经验的我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果在一次家长沟通会和家长们交流时,一名家长说道:“刘老师,我的孩子本来挺听话的,现在学你的腔调,有点调皮了呢。”我愣了一下,忙问为何。家长打趣说到:“我让他端盆水给我洗衣服,结果他来了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自顾自玩去了。”家长们一阵笑声后,我这才发现,在品德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更多的是看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把空洞的说教,换成和孩子们动手做事,也许更有效果。圣人云“力行近乎仁。”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做好表率、多做表率,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循循善诱,做好智育。首先,应当教给孩子们相当的常识;其次,教授好书本上的知识;最后,还须教给孩子们遇事能判断的智慧。在一次探讨盱眙风景课堂上,我说道盱眙没有山。一个孩子举手说道:“老师错了,第一山就是山,宋代书法家米芾亲自题字呢。”说完流露出得意的表情。我夸奖了孩子,让他坐下,说道第一山不是山。孩子流露出怀疑的表情,问道:“第一山有山字呢,怎么不是山呢?”我趁热打铁问道:“那什么是山呢?”看似简单地问题,孩子们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查了一下字典,找出了山和丘陵的区别。不待我纠正,孩子们立刻反应过来,第一山原来是个丘陵。整个过程虽然很简单,却让我感慨很深。不教授孩子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仅仅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会让孩子怀疑老师的水平,同时也不能让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对生活中发生的其他事情作出自己的判断。
坚定信念,做好意育。沃勒曾说过:“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班里有个来自农村的男孩子,身体素质过硬,成绩却不是很好,遇事浅尝辄止,轻松放弃,总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我带着他看了《梁家河》的纪录片。孩子很喜欢看,因为家里也是农村的,纪录片的一切都感到很亲切。当他知道总书记年轻时吃的辛苦时,深感震撼。我鼓励道,如果自己在学习上用了这股劲,还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呢?坚信自己能行,是人生慢慢旅途的第一步。周总理曾说:“我做工作,从没有灰心的时候。”只有让孩子不被失败击倒,愈挫愈勇,方能让孩子在未来为民族复兴的征途中,更好地承担国家赋予的强国使命。
《庄子·天下》有言:“沐甚雨,栉疾风。”聆听二十大报告,总书记再出发,继续带领我们在强国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康德曾经说过:“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强国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使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愿将这份古老的职业,赋予更多时代的意义,保持初心在这条路上做个追梦人。盱眙县实验小学 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