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头(小小说 )
■ 张学荣
赵老头是个城里的老头,长得白白净净,鹤发童颜;李老头是个乡下老汉,头发灰白,脸色黝黑,满脸皱纹,刀刻一般。
赵老头原来是一个单位的头头,已经退下了,自称为卸了套的老黄牛;李老头是当地十里八村闻名的种田好把式,地里的活计已不做了,自嘲说退休了。
赵老头早晨起来到公园伸展伸展胳膊腿,舞舞太极剑;李老头早晨起来,没有公园可去,就到菜园里,捉捉虫,松松土。没有剑可舞,就舞起大扫帚,打扫庭院。
赵老头爱静,平时在书房练练书法,作作画,看看书;李老头爱热闹,每天饭碗一推,就去串门跟老伙计们拉拉呱,或去逛逛街。
赵老头和李老头原本是同村同族,小时候还是一对要好的伙伴,他们一块儿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泥鳅,一块儿上学读书。只是赵老头考上了大学,留在城里工作。李老头却名落孙山,就回到乡下,跟他爹学起了耕犁打耙。
两个好伙伴就这么一个城里一个乡下分开了。不过,毕竟是好伙伴,他们偶尔还走动走动。
赵老头身在城里,却常记挂着乡下,也记挂着儿时伙伴李老头。在城里呆久了,捉泥鳅、掏鸟蛋的那些村野生活变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好回忆。只是苦于工作太忙,不能经常回乡下。后来父母过世了,回去更少。赵老头常和老伴唠叨,等退休后一定搬到乡下去住,每月只回城领一次工资。乡下多好,空气新鲜,没有城里的喧嚣,可以安安静静练练书法,作作画。再侍弄个小菜园,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吃上时鲜蔬菜。
李老头每次到城里看望赵老头,回到家就会眉飞色舞地向老婆孩子描绘城里如何如何好,住的是高楼,走的是平坦的大马路。讲得让老婆孩子羡慕不已,心里痒痒的,一脸的神往。李老头和婆娘商量,无论如何让儿子考上大学,到城里工作,老两口也好跟着到城里享享清福。城里多好!李老头做梦都是放平脚步,走在城里柏油马路上,不再脚抬老高走在坑坑洼洼的土坷垃路上。
后来,赵老头和李老头都如愿以偿了。
赵老头退休后,女儿到国外工作了。他终于和老伴搬到乡下。把老宅修缮了一下,清清亮亮的一个农家小院,比城里的单元楼宽敞多了。院墙根点上丝瓜、豆角。过了不久,院墙上就爬满青藤。
李老头的儿子没有让父母失望,终于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城里工作,结婚后有了自己的住房,比赵老头原来住的单元楼面积大多了。李老头梦想成真,和婆娘住到儿子家,享起了清福。
回到故土的赵老头,每天早起打扫庭院,然后侍弄菜园里一畦青枝绿叶的蔬菜。炊烟袅袅,母鸡咯咯,公鸡打鸣,小狗嬉戏。赵老头沉醉在田园诗里。赵老头暗笑:李老头不会享受。
住进城市的李老头,每天早上也学城里人的样子,到公园里走走,甩甩手,踢踢腿。走在大街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繁华。李老头推想,南京、北京那些大城市,也就比这小城大点、楼房高一点、马路宽一点、人多一点罢了。继而感叹,城里真像天堂,赵老头怎么就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时光不紧不慢地流过。
赵老头搬到乡下半年有余了。一个雨天,地面泥泞不堪,赵老头行走不慎,滑倒了,摔断了小腿骨,村里医生不敢治,乡医院说设备跟不上,没法拍片子。赵老头只好转到城里医院医治。跌打损伤得一百天才能痊愈,住在城里单元楼里,弄个家庭病房护理,十分方便。赵老头就联想到乡下的行路难、治病难,再想想大半年来的乡下生活的种种不便。与乡下邻居间也没什么家常好拉,说不到一块儿去。那些鸡鸭、蔬菜,侍弄久了,也枯燥、生烦。这样想了好多,就觉得乡村生活不再富有诗意了。忽然产生想搬回城里的愿望。跟老伴一提,老伴说早想搬了。
李老头住在儿子家好几个月后,也感到不习惯。高楼大厦、车流人流看久了,觉得没啥意思,城里人要比乡下人多吃多少灰尘。闷在屋里,儿子、媳妇上班后,老两口孤单得很,想上街,街上车子多又不安全,单元楼里家家关门闭户,也没法串门子,就是串了,跟城里人也说不上话。儿媳妇还嫌李老头仍像在乡下那样说起话来,高嗓大门。
终于,赵老头搬回城里,李老头回到了乡下。
赵老头总想,乡下那生活,李老头几十年怎么过的。
李老头常纳闷,城里那日子,赵老头咋活到恁大岁数的。
(此文发表于《短小说作家十人行》2003年卷)
【张学荣创作简介】
张学荣,笔名江河水,男,1966年3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曾有人评价为集机关干部、商人、作家于一身。现已提前退休。1986年开始发表小说,先后在《百花园》《短篇小说》《小小说月刊》《春风》《滇池》《青春》《当代小说》《小小说读者》《金山》《短小说》《作家天地》《青年文学家》《新华日报》《中国商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300多篇,80多万字。多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文摘报》等报刊转载并多次获奖,入选过《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圆的正方形》等多种文集。个人出版过微型小说集《一路风尘》《燃烧脂肪》《佳人有约》3部、长篇小说《行走方向》1部。系江苏省作协会员、淮安市作协理事、涟水县作协主席、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淮安市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市文联、百花园杂志社签约作家。2015年获得江苏省微型小说创作三十强称号。
编辑: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