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成立40周年工作巡礼
实验室
洪泽湖采样现场
大气采样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面对发展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大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因地制宜推动环境监测事业。
风动楼钟飘上界,月明船笛起中流。十月的白马湖,碧波荡漾,丹桂花开。从白马湖到洪泽湖,从古淮河到里运河,淮安这座浮在水上的城市,勾勒出一幅娇艳秀丽的壮美画卷……
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78年。40年的变迁,让淮安环境监测中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梦青山绿水间,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一路乘风破浪,环境监测机构设置逐步完善,队伍不断壮大,环境监测网络越织越密,监测能力显著提高。
领导关怀 环境监测工作步步上台阶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事关淮安发展大局的主要工作之一。”今年8月2日,江苏省环保厅负责人一行来到淮安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淮安市委主要负责人这样回应。
淮安地处苏北经济腹地中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南北,是苏北水陆交通枢纽,水系十分发达,生态环境敏感,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自建设以来,淮安市始终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系统解决了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和经费。
淮安市有关领导提出,“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把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搞上去。”在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的支持下,淮安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仪器设备迅速摆脱落后面貌。江苏省环保厅领导、淮安市环保局历任局长也多次过问环境监测工作,从监测能力建设上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
加大投入 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中心成立之初,外出监测时用的提篮,后来演变成木箱,再从木箱换成铁箱,逐步发展为如今轻便规范的现代化监测仪器专用便携箱,这里面所承载的环境监测设备,也是日新月异不断提档升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自豪地说,40年来,实验室从无到有。如今,中心建有中心分析室、水环境监测室(饮用水源环境监测室)、大气物理监测室、生态监测室等5个实验室。
中心为加强应变能力,现配置大气、水等环境应急监测车辆9辆。监测手段也由当年手工单一监测演变为加密监测、在线监测、飞行监测。监测工作可以说更精准、更省时、更科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境监测能力的水平与监测仪器是否先进、人员素质是否优秀密不可分。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自运行以来,不断加大软、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硬件投入不断加大,监测能力飞跃提升。
1993年,淮安环境监测中心通过计量认证;1994年被省环保局授予“优质实验室”称号;1996年起开展标准化站建设;1999年,中心首批通过省环保厅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建成了江苏省标准监测站。
早在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达现代化建设方案之前,淮安就对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重点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淮安市区在2001年初实现空气自动监测,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及预报;中心站2002年装备了一台气相色谱仪、一台气质联用仪和一台流动注射仪,提升了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
2002年,中心通过ISO17025实验室认可,监测能力达到包括食品和土壤在内的7大类243项,现已达到270多项。在江苏省现代化建设方案颁布后,淮安市环保局及时制定了淮安市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2003年起,中心开展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成立内设机构环境信息中心,并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中心2005年除装备GC-MS和流动注射外,还新增两台高效液相和一台固相萃取仪,建成专业化生物生态监测实验室,并开展水质自动监测。
2007年,中心新增一台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苏码罐大气采样及处理系统,建成包括应急监测、快速监测仪器、防护装备、通信设备及信息处理软件一体化的应急监测系统。2008年,中心扩建了实验大楼。
中心对淮安市的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调整,花大力气建设淮安市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目前拥有环境空气5个国控自动监测站点、4个省控自动监测站点、5个市控自动监测站点,承担的例行监测有16个国控水污染源、12个国控废气污染源、12个污水处理厂,并坚持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他非国控污染源每半年监测一次;4个断面饮用水源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天一次监测;37个地表水断面环境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实现了中心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网络发布和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废水、废气的实时监控。
招贤纳士 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更注重对“软件”的投入,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专业人员覆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档案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类别。
2004年,中心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人员,先后有2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
40年来,中心累计约800多人次参加国家、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中心与淮阴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交流培养机制,确保了科研人才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中心监测技术人员平均每年在省级以上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评为省环境监测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2016年,中心人员相继参加环境保护部标样研究所及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及质控样考核共计17项次,满意率为100%。
2017年,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水中有机氯农药、土壤中重金属等8项能力验证考核。目前,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已成为设备精巧、人才集聚的区域性环境监测权威组织。
未雨绸缪 环境监测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2005年,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淮安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物理室主任丁清波作为江苏省应急专家组成员紧急飞赴第一线,持续一个月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得到中俄双方专家的肯定,获环保部嘉奖。
中心在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上始终做到思想高度重视,警钟长鸣,面对意外发生污染事件中心就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妥善处置,应急监测工作成绩显著。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和苏北交通枢纽,淮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污染事故发生,严重威胁洪泽湖的生态安全,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心的“绿色卫士”们在淮河水质预警监测工作中,长期保持和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及时掌握淮河上游水情水质情况;加强与省监测中心联系,以便必要时得到指导和支持。
当淮河干流污水团还未进入淮安市境内,中心即跟踪取样、分析,及时掌握污水团的动态和污染状况。同时充分发挥沿淮各县监测站和盱眙水质自动站的作用,盱眙水质自动站由平时4小时监测一次加密到1小时监测一次,洪泽区监测站在淮河入湖口布设监测哨,金湖县监测站对入江水道进行加密监测。
中心每天不间断地对洪泽湖和饮用水源进行监测,形成了严密的监测网络,确保对污染动态的有效监控。在做好淮河预警监测工作的同时,中心通过对洪泽湖湖泊机理的研究,提出:在污水进入洪泽湖时,关闭其他通道,打开三河闸,让污水从洪泽湖南侧快速通过,主湖区水质得到保护。这一建议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采纳,在2004年和2005年淮河流域特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避免洪泽湖生态灾难,减少损失,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应急监测历时十多天,不少同志一个星期不下火线,受到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08年4月下旬,在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清浦段的含砷废液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肇事车辆逃逸,现场无法判断。由于监测及时,准确有效,为此次污染事故的安全处置提供了依据,赢得了时间。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中心站出动近百人次,采集了饮用水源蛇家坝干渠等4处水域的120多个水样、近20个底泥和土壤样品,获得监测数据近800个。
2016年8月9日,淮阴区丁集境内一辆载有异辛烷的危化品罐车与一拖钢材货车相撞,发生少量泄漏,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指导县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为了周围居民可以安心回到自己的住所,环境监测人员一直坚守到下风向最近居民住宅处污染物浓度达标后才撤离现场……
40年来,中心共应急妥善处置泰州、盐城通榆河污染应急支援、3·29京沪高速氯气泄漏事故、盱眙淮河大桥原油管道泄漏等突发性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43起,一般性环境污染事件97起。中心应急监测工作多次受到环保部、省厅和淮安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和表彰,并多次赴北京、天津等地参与联合执法行动。
攻坚克难 全面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任务
今年1月下旬,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部署安排,助力蓝天保卫战,赴北京、天津等地参与联合执法行动。行动共分为十一轮次,淮安监测中心承担了最后三轮,其时正是北方最为寒冷的时节,很多时候需要铲掉冰雪登上采样平台,在数十米高的烟囱上采样。淮安监测人员不畏严寒、扎实工作,共参与检查企业20余家,出具监督性监测报告、比对性报告10份,取得骄人成绩。
40年来,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例行监测和专题监测任务。
为了提高空气自动监测的数据采集率,中心在自动监测仪器进入事故高发期且又缺乏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加强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千方百计提高仪器的在用率。
在洪泽湖水质监测工作中,由于没有专用监测船舶,遇到恶劣的天气情况,监测人员的安全都没有保障,有时要跑好几次才能完成一个点的采样。
在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中,不时受到淮河上游排污的影响,每年都要进行两个月左右的加密监测,密切监控饮用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
在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中心认真做好污染源的例行监测和总量监测,定期不定期地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为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打击不法排污行为等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非典”专项监测、2003年洪涝灾害专项监测、城市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农村饮用水源调查、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区域内火力电厂二氧化硫、生态监测试点等专项监测,中心及各县区环境监测站都认真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专题监测工作。
在淮安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中,中心围绕市局下达的工作目标,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定期向市局反映空气环境中API指数、城考断面监测指标、饮用水源、污水处理厂等达标情况,为2008年淮安市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淮安环境监测中心共获得各类手工有效监测数据近200万个,平均每年获得5万个,出色完成所有环境监测工作任务。
春华秋实 环境监测工作硕果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0年来,从城市环境监测到流域、区域环境监测,从环境质量监测到污染源监测,从污染治理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到科研监测,从无机污染物监测到生态、生物、有机污染源监测,从现状监测评价到趋势预测预报,从手工定时监测到连续自动监测,从数据报表到数据软件定时上传,从单一文字报告到天地图一体化多维演示,从全市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到全市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从贯彻监测技术规范到各种科研和相关合作课题的完成,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淮安环境监测中心一批又一批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卓越贡献,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涌现了王江、陈晓湘、刘振坤、朱群、周卫华、杨广利、林树生、丁清波和张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
“随着环保垂管改革的实施,环境监测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环保厅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要求,以监测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升监测监控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基础监测、监控预警、信息化平台、新技术应用和监测队伍五个方面能力建设,努力建设环境监测分中心、强中心,更好地为淮安市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淮安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成伟满怀信心地说,“站在40周年新的起点上,我们相信,监测中心在各级党委(党组)政府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一定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负众望,为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创造更新、更高、更大的成绩,让周恩来总理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孙连洲)
链接
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78年,原隶属于淮安市环境保护局,2018年7月上收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管理,是从事环境监测和科研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心拥有监测用房5840余平米,各类仪器设备约230余台套,大气、水质应急流动监测车2辆,其他监测车7辆,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全市共建成15个水质自动检测站,14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4年率先展开颗粒物、VOC在线源解析工作,实时发布自动监测数据,开展3-5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为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包括:水和废水(含大气降水),空气和废水(含室内空气),噪声和振动,底质、土壤、固体废物、煤,生物残留共5大类181项。
近年来,中心先后获得淮安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淮安市三八红旗集体、淮安市市级机关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同时涌现出江苏环保忠诚卫士丁清波、市党代表王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广利等优秀专业人才。
荣誉榜
江苏省淮安环境监测中心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
“七五”“八五”环境报告书获省环保局优秀报告书一等奖;
1994年“里运河水质保护对策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获江苏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第一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荣获省、市“文明单位”称号;
2002年被江苏省环保厅和江苏省文明委确定为全省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
2006年被江苏省环保厅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十五期间全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获市“十·五”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在全省应急监测演练活动中荣获集体综合一等奖和理论测试单项一等奖;
2009年获评全省农村地表水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历经淮安环境监测人8年辛勤付出,淮安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新指标体系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地级市,全国创模新指标体系考核的样板;
2010年江苏省参加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选拔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1年获评全省应急预警监测先进单位;
2018年获授江苏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淮安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作者:孙连洲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