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之父的故事与贵州恩台酒

来源:    作者:言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15     

赤水河畔,茅台集团办公大楼下,矗立着一尊雕塑:国酒之父。这座雕塑是江苏省淮安市于1998年赠予茅台集团,为的是纪念周恩来总理与茅台酒之间的往事与情谊。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周恩来总理与茅台结缘,留下了中国酒文化中最为动人的篇章。而今天,国酒之父的故事,孕育了贵州恩台酒这一品牌,为酱酒市场带来新的精彩。

国酒之父,茅台往事

1935年,长征路上的红军经过连番激战,来到贵州茅台镇。大家已是精疲力竭,当发现茅台镇多美酒时,红军指战员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

周恩来总理是爱酒、懂酒之人,他给战士们讲起茅台酒扬威巴拿马的往事,让大家对这个用来疗伤解乏的美酒,更增添了几分厚爱之情。据说周恩来在茅台镇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酒,从此之后,他就与茅台结下不解之缘。

1950年国庆,周总理决定用贵州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可偌大的北京,竟连一瓶茅台酒也找不到,周总理十分着急,他要办公厅挂通贵州的电话,亲自电告省委书记苏振华,要求急调一批茅台酒进京。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把尼克松彻底迷住了。这段往事便是著名的“茅台外交”。

“周总理对茅台的厚爱,其实有着更丰富内涵,”国立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恩台酒创始人罗华恩表示,这是长征路上的乐观坚强,这是对战友们的关爱鼓舞,这是周总理超凡的外交智慧,是对民族品牌的自豪自信。“可以说恩台二字,概括了中国白酒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

从淮安到茅台,时光酝酿的一瓶好酱酒

在独特的历史文化基础上,贵州恩台酒应运而生。其采用当地红缨子糯性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大曲酱香坤沙工艺,历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精酿而成。

为贵州恩台酒把关酒质的,是一代酿酒大师陈建明,其连续担任国家级评委三十余年,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经陈建明大师之手,贵州恩台酒采用“掐头去尾”方法,其酒之精华为基酒,再经过八年以上窖藏,以几十种窖藏十几年、二十余年的各轮次老酒精心勾调而成。

贵州恩台酒具有酒体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后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典型特征,以品质扛起了“恩台”二字的厚重内涵。品牌无疑更是恩台酒的特殊亮点。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是江苏淮安人。淮安古时候为漕运总督府,这造就了当地十分发达的经济和商业,也成就了一个美食之乡,所以说淮安人是懂酒、懂生活的,一瓶好酱酒,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愉悦。

从生态环境看,茅台镇有赤水河,这是茅台酒的品质之源,周总理曾专门指示,要做好赤水河上游的环境保护工作。淮安有大运河、洪泽湖,同样是水韵生态之乡。生态和谐,是茅台与淮安两地共有的品位之道。

淮安也是一方人文沃土,这里自古被称为“进士之乡”,民风儒雅,《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便是淮安人。这种内敛深蕴的品格,使淮安人对酱酒情有独钟,酱酒不像山西人爱的清香那么奔放,不像四川人爱的浓香那么浓郁,酱香与淮安的性格最合,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人生境界与智慧。

当周恩来遇到茅台,当淮安遇到酱酒,“恩台”文化酝酿发酵了八十多年,酱酒的高端价值和文化品位,何尝没有吸收淮安的人文特质在其中?今天,终于有了一瓶淮安与茅台镇血脉相融的“贵州恩台酒”,堪称酱酒中独一无二的经典杰作。

酱酒风口,谁执牛耳?

酱香型白酒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期,酱酒高端价值已深深植入消费者心目当中,优秀酱酒的品质力和品牌力,将加快转化为强大的市场增长表现。

酱酒的发展机遇,首先来自品质教育的初步完成。通过茅台酒的强劲带动,一方面培育了更多酱酒忠实粉丝,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酱酒的品鉴欣赏能力,在品质教育完成之后,酱酒的市场上行基础已非常扎实。

酱酒的另一机遇所在,是品牌化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认知水平的提升,其在选择酱香型白酒时更加理性,过去广泛存在的“原浆酒”、“特供酒”等产品,以及各类擦边球产品,市场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买酒先看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力将直接推动酱酒爆发。

从品质和品牌的双核驱动来看,贵州恩台酒显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秉承茅台镇“血统”的优异品质,其独树一帜的厚重品牌文化,都决定了恩台酒在酱酒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也是酒类经销商们的宝贵机遇和成长通道。(完)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