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结果揭晓,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集团)中学分校吕彦瑾老师凭借深厚的育人情怀、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灵动的现场应变,从全省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在备赛过程中,她将日常班级管理中的“润心故事”融入案例分析,把“全员导师制”实践经验转化为现场答辩思路,最终以总分名列前茅的成绩摘得殊荣。这份荣誉,是她个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极致展现,更是近年来学校班主任和青年教师队伍系统化高质量建设结出的硕果。
爱生如子,筑牢育人根基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这份唤醒需要以爱为底色。” 这是吕彦瑾老师在获奖感言中反复提及的理念,更是邗江实验学校(集团)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共识。学校始终以“润心工程”为抓手,将“爱生如子”的情怀转化为可落地的育人实践。

中学分校常态化开展《润心赋能从“心”启航》等专题培训,邀请全国班集体建设优秀班主任等专家讲授师生沟通艺术,从心理健康疏导、安全教育保障等维度破解育人难题。在全员导师制推行过程中,班主任们化身“香樟导师”,建立“一生一档”成长记录,通过“节气主题谈心”“成长困惑会诊”等特色活动,实现教育关怀的精准滴灌。吕彦瑾老师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结合语文教学特色,在班级开设“青春日记漂流瓶”活动,让学生在文字交流中释放压力,累计疏导学生心理困惑近百次。
这种育人情怀更体现在制度保障中。学校实行班主任“立体联络制”,要求教师定期开展家校走访。正如《努力让教师遇见美好》(《江苏教育报》对邗实师建特色成果的报道)一文中所言:“只有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传递者,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追求卓越,锻造专业尖兵
吕彦瑾的获奖并非偶然,而是学校“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的必然成果。集团以“追求卓越”为导向,构建了涵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全周期成长路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精准的发展坐标。中学分校依托“未来名师培育站”,打造“通识研修+实践练兵+名师领研”三维课程体系;创新“传帮带+催赶逼”机制,通过师徒结对、同课异构及省市区级赛事锤炼能力,并联动集团校开展跨校共研;坚持科研赋能,聚焦跨学科课题研究,依托省市级课题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以党建引领和专家领航拓宽视野,形成“个体提升+团队共进+区域辐射”的培育特色。

学校更以竞赛为“试金石”,建立“周研讨、月考核、学期展示”的备赛机制。通过班主任基本功校内选拔赛、“顾黄初杯”教学竞赛等平台,常态化锤炼教师专业技能。这种追求卓越的校园生态,让邗实师资队伍建设不断生发“遇见美好、成就幸福”的强劲力量。
集团办学,凝聚成长合力
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不断汇聚力量,开启新的篇章,铸就辉煌的未来。我们要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书写着奋斗的篇章。
“如果说个人努力是种子,集团平台就是沃土。”邗实名师的成长轨迹,清晰印证了邗江实验学校(集团)“打破壁垒、联通互动”的师建优势。集团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核心,创新推出“1+2+3”发展模式,依托2个名师工作室、3个校级工作室,将优质资源辐射至各分校。

在集团统筹下,跨校区的教研协作成为常态:西湖分校的少先队活动设计经验,为吕彦瑾的班会课创新提供灵感;新盛分校的家校共育模式,被纳入她的班级管理体系。这种资源整合效应,让教师得以站在集团肩膀上快速成长。仅2023 年,集团就有30人次参与省市重点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多次被省市级媒体报道。
近三年,邗实已有陈雯、王雨、郑超男、陈嘉月、孙文静、郭家銮、凌媛、王叶等20余名教师在省级以上班主任竞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100多名教师在省市以上竞赛中脱颖而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爱生如子”的情怀坚守,是“追求卓越”的信念支撑,更是“集团办学”的优势赋能。正如吕彦瑾在获奖后所说:“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引我成长的邗实导师,更属于这个让教师尽情绽放的教育沃土。蒋立忠
会员投稿
|
扬州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