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啥偏偏用高粱酿酒?

来源:    作者:国心好酒堂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2-16     

莫言的《红高粱》和它改变的同名电影,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在一片高粱地里,高粱也从文艺创作者手中的意象,回归了泛着酒香的农作物的本真。

在中国,农作物种类非常丰富,唯有高粱脱颖而出,变成了中国人酿酒的首选,但这种作物却是从非洲传入中国的。据目前的主流看法,高粱的家乡是东非的古埃塞俄比亚。由于此地纬度跨度、海拔高度差距大。虽地处热带,但各地温度冷热不均、降雨不均,恰好完全吻合了高粱喜温、喜光的天性。

距今2800年前,高粱随着阿拉伯商人船队,从东非区域沿海路到达印度,虽然印度自古就与中国有贸易往来,但等到高粱传入中国,却还需要再等近两千年的时间。

到了宋辽时期,中国人发现高粱这种“印度”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特别低,在战乱频仍、粮食短缺的时代,高粱一下子成了中国人最爱种植的作物之一。而后只用了短短一百余年,高粱就种满了北方大地。

由于高粱的茎秆很高、形似芦苇,根系非常发达。吸肥、吸水能力极强,常常作为拓荒的先锋能手,因此农民又将这种硬核庄稼唤作“拔地”抑或“硬茬”。

那时,北方的家家户户都会给高粱留出一片土地,专门种在那些低产的盐碱地上,反正高粱并不需要优质的土地也能生长——而高粱也从不辜负人们的期望,深秋丰收之时,它一定会染红整片田地。

农民把高粱籽磨粉做成面条或馒头,去米后的高粱秆,用麻线绑扎成炊帚或笤帚打扫家园。而挺拔的高粱秸,则被农家们打成方方正正铺展自如的箔,高粱根、叶还可以生火,用来取暖、做饭,对于一户农家来说,高粱全身都是宝。

由于高粱口感不佳,从宋代中国人种植高粱以来,它就从不是什么精贵的粮食,往往被认为只有穷人才吃。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就写到“若要搭些蜀秫(即高粱)黑豆在内,这样喂畜生的东西,怎么把与人吃?”

但中国古人从不缺少发现事物价值的眼睛——他们很快就发现,它是酿酒的绝好材料。

在漫长的酿酒史中,中国人用包括但不限于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麦、大麦、荞麦、豌豆,甚至红薯、甘薯、马铃薯等一系列作物酿酒,然而却没有任何一种酿出的酒能和高粱相提并论。

在物质不富余的古代,酿酒需要粮食这一点往往会成为酒的原罪,而高粱差劲的口感,高额的单宁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极大缓解了“酒占人食”的骂名——当然,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些科学内涵。 

葡萄酒和高粱白酒中,都含有大量单宁,是“醇厚”这一口感的来源。

辽金元以后,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碰撞频繁。蒸馏技术开始在中国普及,高粱终于迎来价值最大化的契机。因为它能蒸馏出最好的烈性酒,中国人称之为烧酒、白酒。

明代,朝廷为治理水患,下令广种高粱。以其桔杆加固河堤,剩余的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饲料外,全部用于酿酒,极大催生了蒸馏酒业的蓬勃发展。自此,白酒代替了黄酒,成了中国人主流的餐桌酒品。

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郎酒……我们熟知的许多名牌白酒,都是用产自非洲、传于印度、宋代普及的高粱酿造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曾经对世界各国的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酒精消费量做过统计,中国的数据是6.7升,几乎低于所有的欧洲国家。

然而一到了饭桌上,白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中国还围绕着白酒,发明出了一套全国通用的酒桌规则,至于人们手中的那一杯琼浆玉液,这便是高粱在中国的故事。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